访问主要内容
曼谷专栏

印度洋海啸十周年 痛定思痛的灾难记忆

发表时间:

圣诞节钟声敲过的第二天,南亚多个国家举行了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集体追悼十年前因海啸丧生的罹难者,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创伤与不确定性。

曼谷专栏
曼谷专栏 RFI
广告

2004年12月26号,就在人们等待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中,一场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当天上午8点左右,印尼苏门答腊外海发生了里氏规模9.3级大地震,强烈的震波引发海啸,数小时内,滔天巨浪迅速席卷印度洋沿岸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14个国家,突如其来的海啸夺走了大约23万人的性命,导致数百个村落瞬间消失,好几百万人无家可归。直到今天,印度洋海啸过去十年后,这场灾难依然是成千上万罹难者家属心中永远的痛。

今年12月26号印度洋海啸届满十周年之际,相关国家分别举行了追悼亡灵的纪念活动,人们以各样各样的形式追忆亲人,有的在海边搭起纪念墙,贴上罹难亲人的照片默哀,有的诵经超度,有的做弥撒祷告,有人在鲜花、烛光和哀乐中追思,也有人把牛奶和鲜花洒向大海以示悼念。

相关各国的政要对本次“印度洋海啸十周年纪念活动”给予重视,泰国总理巴育抱病赶赴攀牙省参加“牢记印度洋海啸纪念会”,强调记住教训,加强预警和防灾能力。印尼总统佐科威也在据信灾情最严重的亚齐省出席活动,该地区从周四起一连举行4天的海啸追思纪念活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非政府组织派代表参加。当年积极提供人道援助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在脸书上贴文,呼吁人们在逆境中也要团结一致。李显龙还表示:天然灾害将会再度发生,人们必须做好准备,共同团结才能保护自己。

根据法新社消息:引发印度洋海啸的苏门答腊外海地震,为全球4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强震,剧烈的地壳运动甚至改变了全球地貌,而由此引发数十公尺高的巨浪,给人类生命和房屋住宅造成毁灭性摧残,是为人类史上罕见的灾难。

现年19岁的泰国青年巴迪哇十年前亲身经历了印度洋海啸,当时他还只是一名9岁的儿童。如今作为从海里生还的幸存者之一,巴迪哇出席了海军和空军部队为营救受灾者而牺牲的人举办的追悼会。巴迪哇表示:海啸发生时,自己正在海边拾贝,只见海水突然退去,先前的海面出现一片干涸的海滩,时隔不久,如山一般高的海浪重新袭来,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一下就把自己连同身边的大人卷入海里。事后经许多人证实,在海啸发生前有海水浑浊泛红、骤然退潮、各种水生物浮跳出水面等前兆,可惜的是,当时一般人对海啸危害的知识几乎为零。

因此可以说,十年前的印度洋海啸,在人类灾难史上留下伤痛记忆的同时,也时刻提醒相关部门提高对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和重视,提醒人们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保护以及提高自身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警觉和应对能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