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东京专栏

日中探讨用“修辞学”方法解决钓鱼岛问题

发表时间: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的高官7月会晤了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熊波,提出希望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日中首脑会谈。在谈及钓鱼岛问题时熊波表示,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不存在主权问题”,应该能有别的表述代替这一说法,要求以照顾中国面子的方式加以外交解决,如果这种报道属实,那就说明日中正在探讨讨用“修辞学”方法解决钓鱼岛问题。

DR
广告

而修辞学解决的关键是钓鱼岛问题是否存在“搁置共识”,中国方面认为: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中国总理周恩来进行中日关系正常化交涉时,周恩来提出了在钓鱼岛问题上“搁置争议”的提议。对此田中角荣说“在求大同存小异这一点上,我和周总理取得了一致”,表示同意周总理的说法。此后,这个问题成为双方“相互理解事项”,但没有纪录在文件中。

1978年8月,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与日本外务大臣园田植进行缔结《日中友好和平条约》交涉。园田直在北京同邓小平讨论这个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一如既往,搁置它20年、30年嘛。”园田直表示赞赏。

1978年10月25日下午4点,邓小平在东京日比谷的日本记者俱乐部出席记者招待会。一位日本记者提出日中早先约定双方都不涉及的问题  “尖阁列岛”(中国称之为“钓鱼岛”)的归属问题。邓小平非常轻松地说:“我们这一代缺少智能,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而日方的看法是怎么样呢?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时日方的报道,1978年10月,对于邓小平当时的会见,《读卖新闻》的报道指出: “……邓副总理在回答尖阁诸岛的问题时,明确了两国政府在不涉及这一问题,暂时搁置这一点上达成一致,并强调交给后代解决。”

当时的《读卖新闻》对“搁置”共识,以一种属实的口吻加以报道,起码是没有提出任何疑义,但是《读卖新闻》在2013年1月26日发表的题为“首脑会谈中国有必要自制”的社论中,却说“搁置”论是“中国长年的主张”,并主张“领土问题不存在”。

而《每日新闻》在2013年1月26日的社论中指出:“搁置是1972年日中关系正常化和1978年日中友好条约交涉时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手法,日本政府虽然没有明确有关搁置的共识,但是当时参与交涉的前外务省官员证明,日中间是有默契的。”

但是无论《读卖新闻》还是《每日新闻》,都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政府于1992 年2 月25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简称《领海法》),规定钓鱼岛列屿周围海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管辖水域。

该《领海法》第二条云: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和内水的一带海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见《人民日报》1992年2月26日)

因此《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都认为:就是有过“搁置共识”,那么也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制定被中方单方面破弃了,《每日新闻》认为可以讨论“再搁置”的问题。

由此可见,“搁置”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变质,再回到“搁置共识”也已经相当困难。因此钓鱼岛问题的修辞学上的话语系统有必要绕过“搁置共识”,升级换代。比如说可以仿照中华两岸的“九二共识”,建立新的话语系统,如“一个钓鱼岛,各自表述,维持现状”等。如果不找到双方能够认同的新的话语系统和新的修辞,中日很可能擦枪走火,走向战争,这是可悲可笑而又无可奈何的。

而话语系统的升级换代,钓鱼岛问题的修辞学的解决,需要双方在现实中作出如下努力。

第一,不以钓鱼岛问题作为完成现政权时政目标的一种工具。如有舆论认为,安倍二次内阁开始后,所着手进行的主要政治课题有二,首要就是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从严制定《特定秘密保全法》,强化国家的谍报与反谍报的机能;第二就是解禁集体自卫权,而要实现这两个课题,需要有外部的“威胁”作为背景,因此安倍政权热炒钓鱼岛问题;也有舆论认为,中国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的视线,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口号,热炒甲午战争120周年等,猛敲“日本第二次侵略中国的警钟”,日中这些做法可能有利于时政却没有着眼于长远,而从长远的观点看,解决日中间的钓鱼岛纠纷,回到战略的互惠关系上来,对日中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持续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为两国时政的需要利用钓鱼岛说事而产生的一时性效果。

第二,对于钓鱼岛问题,日中双方都有一种担心,对中国来说,中国担心如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做法不进行反击,日本就会变本加厉。此次钓鱼岛争端,最初始于“敌对型民族主义新右翼”石原慎太郎试图以东京都的名义购买钓鱼岛。在2012年11月30日举行的日本众议院选举前的党首讨论会上,石原慎太郎披露,他曾与安倍一起进餐,要求安倍当选首相后至少要在钓鱼岛上建立灯塔和船舶停留场,并说安倍已经向他誓言一定会做,而在场的安倍回答他说:在我们选举的政权公约中,提出了研究在该岛建立船舶停留场和公务员常驻该岛。由此可见,钓鱼岛问题,是以石原为始作俑者,以安倍为继承者的形态展开的,而据日本网络媒体RECORD CHINA报道,在2013年2月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中,奥巴马强烈要求安倍政权不要使钓鱼岛问题升级,结果在2013年7月进行的参议院选举中,以安倍为首的自民党将2012年众议院选举纲领中打出的“在钓鱼岛建设灯塔、船舶停留场、常驻公务员”的条项删除了。

而对日本来说,日本保守主义论者一贯认为,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向中国让步,下一步中国就会说冲绳也是中国的领土。

2010年8月18日,日本《每日新闻》发表长文指出:中国出现了将冲绳“归还中国”的声音,文章指出:一名中国北京大学教授徐在2009年举行的研讨会上指出:明治政府合并琉球(1879年)和战后美国把冲绳归还日本在国际法上没有根据。据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三田刚史的统计,在2006年以后,在中国国内,主张“中国没有放弃对冲绳的权利”的论文多达20几篇。同时《每日新闻》文章认为:“冲绳有亲中国的土壤”,从战前开始,从中国来到琉球王国的中国人的子孙战前一直集中在久米村(现在的那霸市久米),被称为“久米村人”,在那霸市若狭有“至圣庙”(孔子庙),由来到琉球的中国人子孙组成的“久米至圣会”管理,这个会有9200多名成员,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也是其中的一人。知事在每年的9月都来拜至圣庙。文章指出:冲绳人对在冲绳集中了75%的基地和美军普天间机场迁移问题所象征的日本安保有强烈的反感,文章还引用琉球大学高良仓吉教授的话说:

“在冲绳,对日本本土的反感和对中国的亲近感是相辅相成的。”文章介绍:该年5月末《每日新闻》和《琉球新报》的舆论调查显示:希望维持日美安保条约的仅为7%。

这是日本方面产生这种担心的背景。因此,钓鱼岛问题的修辞学的解决,要求两国互相保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通过交涉使钓鱼岛问题回到一种冻结状态后,双方都不许在自我主张的延长线上肆意延伸。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