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杜斌:艾未未是为人而生存的艺术家

发表时间:

香港溯源书社2012年6月在香港全面推出传记体作品 《艾神》。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传记。他的作者是目前为《纽约时报》驻北京办事处工作的摄影记者杜斌。杜斌以这部13万字、500多页的作品,记录了艾未未从“生不逢时”的童年成长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和敢于担当的社会活动者的道路,为自2011年起就大波小浪不断的艾未未事件勾勒出来龙去脉。

由北京媒体人杜斌撰写的《艾神》2012年6月在香港出版。这是第一部关于艾未未的传记作品。
由北京媒体人杜斌撰写的《艾神》2012年6月在香港出版。这是第一部关于艾未未的传记作品。 香港溯源出版社
广告

这部512页的作品中其实并没有作者对书中人物的独家专访,也没有惊人的内幕披露。作者只是将此前已经公开发表的关于艾未未及其家人的各种资料,以及近年来不计其数的各方媒体对艾未未的专访、报道、评论以及推特微博上的交流重新梳理汇集,但却烘托出艾未未个性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他与熟悉与不熟悉的普通人之间的广泛活动。这种互动已经远超出了公众对艾未未个人遭遇的简单同情与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现实以及他们在这种生存现实中的挣扎与反抗,都在这种互动中,通过艾未未的名人之身发泄表达出来,在他被秘密失踪的时候,在他被处以巨额罚款的时候、在他被指控传播淫秽照片的时候。

杜斌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他为某个小人物做的事就是为每个中国人做的事

法广:从2011年艾未未在北京机场被秘密失踪事件之后,有关方面对艾未未事件的后续处理一直吸引中国网友的特别关注,官方与民间的种种爱恨情仇似乎围绕艾未未事件交织成结。您怎么理解这种纠结?

杜斌:其实,这种结十分简单。就是关于人,就是因为艾未未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非常简单,没有高深的理论,他(艾未未)就是为了“人”去说话。

法广:是不是可以说发生在艾未未身上的很多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关注,是因为艾未未以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一些很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问题?

杜斌:是的。他关注的就是“人”。所有这些事放在任何一个地方,大家都能马上理解。艾未未所做的事只不过是为了某个人遭遇到了一些不公正,或者受到一些挫折,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些人的生存状况。他自己的事能在整个外界引起共鸣与此有直接关系。艾未未做的很多事让很多中国人都非常钦佩他,就是因为这些事都涉及到每一个人,就是说,他为某个小人物做的事往往就是为每个中国人做的事。

法广:这本书取名《艾神》。一些网友这样称呼艾未未。可能是为了躲避审查,也有人带着调侃把他称呼为“艾婶”。在您看来,被称为“神”,艾未未神奇在何处?

杜斌:我觉得这首先是因为他很有知名度,其次是因为他特别喜欢年轻人。他在推特上的粉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某人遇到什么麻烦,他们都愿意告诉艾未未,希望得到帮助。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艾未未以他的知名度为大家做了一些事,让大家觉得他像庇护神,保护着大家。

法广:这本书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已经发表的关于艾未未的文章、采访资料,还有很多推特网上的发言,这些资料内容数量庞大。您在处理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杜斌:的确。信息量非常庞大。我至少阅读了一百万字的资料。我看完这些资料之后,艾未未为什么会为大家做事就全部呈现出来,根本用不着面对面询问艾未未。而且,真正面对面去再采访时,也未必能再现他在某件事刚发生时的那种神采飞扬的状态,从那些采访对话中可以感觉到,艾未未在事件发生当时活灵活现的那种状态。而且,我想要了解的东西基本上已经被媒体敲打出来了。

他的童年决定了他的一生

法广:您在这本书中用了很多篇幅讲述艾未未的童年,特别是用了很多笔墨对比诗人艾青与艾未未在人生观上的不同。这一点很重要么?

杜斌:非常非常重要。我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中主要谈这个问题。我觉得艾未未如今之所以能够去帮助一些个体生命做事,主要是因为他和他父亲当时的一些命运遭遇纠缠在一起。看过这本书中关于他们父与子的命运纠葛,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艾未未会站出来,帮助一些无名小卒。他的童年决定了他的一生。

法广:书中有一处在对比他们父子间的不同时,艾未未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自始至终爱着国家和人民的人,而他自己是一个关心个人权利和个人生存可能的人。

杜斌:是的。我当时看到这句话时,非常感动。因为,艾未未从那些遭遇不测的个体生命身上,看到了自己在过去的岁月里的悲痛经历。我非常理解他,尽管我与他并没有太多交流。我与他一共见面两次,两次交流不过10句话,时间不超过10分钟。但虽然只是短短的交流,彼此也没有讨论这本书的问题,但是,我已经非常理解他做这些事情时的心情。

法广:艾未未现在有很多很多的头衔:是艺术家、是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是社会活动家,是维权人士,还可以说是网络微博上活跃的意见领袖……如果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艾未未,您认为艾未未是怎样一个人?

杜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艾未未是为人而生存的艺术家”。

法广:您本人在中国大陆工作。艾未未现在与当局关系非常紧张。写作艾未未传有没有遇到麻烦呢?

杜斌:没有。任何麻烦都没有。这是我出版的第7本书。此前曾有书作被核查,但这一次没有。他们可能假装看不见吧。

法广:这不是您的第一本书著。在这之前,您出版过《上访者―中国依法治国下的幸存者》、》、《上海骷髅地》、《毛主席的炼狱》、《北京的鬼》等作品。和《艾神》相比,这些书中是否有共同之处呢?

杜斌:这些书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写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唯一的不同是艾未未是大人物,但是是一个关心小人物的大人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写这本书,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未未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其实,国内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艾未未用疯疯癫癫的方式,只是为了炒作,为了吸引媒体眼球。但是,根据我的研究,我觉得根本不是这样。艾未未在社会上看到一些个体生命遇到麻烦的时候,他更多地是从中想到了他自己此前有过的遭遇,也就是同病相怜。

法广:从产生为艾未未写传的想法,到最后成书出版,在大量阅读之后,您对艾未未的认识是否有变化?

杜斌: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知道艺术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做些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艾未未身上发生的事情都很有意思。有意思之处在于他独特的方式,跟别人从来不一样。比如,他可以用很多人的声音,来悼念那些在学校里莫名其妙地死去的孩子,这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到这样用上千人的声音来悼念的方式。真是太棒了。他用他的方式做的事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不会有哪位艺术家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又愿意甘冒风险,去做这些事。更何况他做这些事情不会得到什么回报:那些孩子已经不在这个世界生活了,艾未未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艾神》由香港溯源书社出版,由田园书屋发行。

作者杜斌现任职于《纽约时报》。著有《上访者 中国以法治国下的幸存者》、《上海骷髅地》、《毛主席的炼狱》、《北京的鬼》等作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