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媒体

新华网批法广中国维稳预算首超军费文章引质疑

新华网4月7号刊登周继坚的文章批评法广有关“中国维稳预算首超军费”的报道是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通观新华网的这篇文章,并没有将问题说清楚,也没有明确界定公共安全与维稳的区别。要想不让中国公共安全的支出算在维稳经费的名下,有关部门还应当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和透明化,否则的话,信息依然失真,引起外界的种种误读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携带金属探测器北京警察3月6日第三次茉莉花聚会日出现在王府井街头。
携带金属探测器北京警察3月6日第三次茉莉花聚会日出现在王府井街头。 照片来源:路透社 REUTERS/David Gray
广告

4月7号,新华网刊登作者周继坚的文章说,前不久,境外法广中文网发表文章称,“中国维稳预算首超军费”,维稳给中国带来巨大代价。文章发表后,许多媒体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纷纷进行转载。只可惜,法广的这篇文章完全是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观新华网的这篇文章,并没有将问题说清楚,也没有明确界定公共安全与维稳的区别。要想不让中国公共安全的支出算在维稳经费的名下,有关部门还应当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和透明化,否则的话,信息依然失真,引起外界的种种误读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的中选网上,作者谌青凡的文章对此反问道,为什么西方媒体在世界上有这么广泛的受众?就连不少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人,也那么相信西方媒体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功力问题,而是具有信息传播学上的深层原因,那就是,信息越是公开透明,人们确信信息真伪的能力就越强。所谓谣言止于智者,首要的条件,智者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量。信息公开透明,是保障信息真实的前提,如果信息失真,人们就会被误导。反观我们这里,从政府部门的人事变动到含碘食盐的抢购风波,都是信息不充分或者信息失真的产物。有比较才有鉴别,面对单一不对称的信息,除了猜测,人们无法作出鉴别。

今年第13期 《新世纪》杂志上,作者吴澧的文章说,那么,什么时候信息最容易失真?出了点事就下道通知:一律刊登通稿。但这类通稿不仅缺乏不同角度的信息,还往往语焉不详,如果文字不幸失真,那就全国都失真了。后果是什么?《环球时报》3月10日的社评说得好:“以往中国官方试图垄断信息,付出了公信力下降的沉重代价”。 与此同时,针对新华网文章指责法广,企图给中国扣上“专制警察国家”帽子的说法,有网友点评说,是你自己用实际行动戴上这顶帽子的,别人不会闲得没事给你去扣帽子(网友法治万岁)。也有网友追问道,请问新华网文章作者,公共安全究竟包括了什么?你这样说还是容易让法国人钻空子,建议你干脆就说,中国社会坚如磐石,根本用不着维稳,岂不是更好。(网友老笨)

另据香港明报此前的报道,中国财政部3月5 日公布今年的财政预算,涉及内地维稳的“公共安全”开支达6244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3.8%,无论数额和增幅都较国防开支(军费)为高(后者为6011亿元,增幅12.7%),这也是维稳开支连续第二年再超军费开支。据《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中国的军费开支增幅,去年出现7.8%的个位数增长后,今年又回到12.7%的双位数增幅;但另一方面,公共安全开支增幅达13.8%,虽较去年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但无论总额还是增幅仍再次超过军费开支,反映当局对内部维稳的重视程度。对此,有覌察人士注意到,不知《明报》的这条消息出自何处?是否也如新华网文章所说,转载自法广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