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日本/香港

日裔香港科大生嫌读史丹福费事已集资4亿推广区块链技术

香港科技大学日裔三年级学生岩崎健太,据多家香港传媒报道,已经自创公司并成功集资3.8亿元港币推出新的虚拟货币。年仅20岁的岩崎成立区块链分散式计算公司“Perlin”,以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将闲置智能手机的多余电脑运算力,与渴求运算力的科研机构配对,料每部闲置装置每6小时带来1至3美元报酬;此外岩崎又自创虚拟货币“PERL”进行交易。该项目已集资约3.8亿港元,预料明年正式推出服务。

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 2018年2月2日
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 2018年2月2日 路透社
广告

随着愈多科研项目出现,岩崎健太认为人们对电脑运算力(computing power)需求日渐增多,“实际上出现了电脑运算力短缺的情况”,需要寻找获取运算力的新途径,因此健太去年12月与另外4名生意伙伴,成立区块链分散式计算公司“Perlin”,透过使用人们睡觉时闲置手机的多余运算力,让Perlin运算,再以较现时市场同类型服务便宜六成至八成价钱,卖给对电脑运算力有大需求的科研机构等企业。

以一部闲置手机每天运算约6小时计,健太推算,每次大约可产生相当于1至3美元的收入,“幻想你每一晚都可以暂时出售手提电话的运算力,予企业或初创公司,而你可以因此赚钱。尽管你没有实质做些什么,你唯一只需将手机放在桌上”。健太又期望该项目有助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过往人们)曾多次尝试推动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一般从典型的政治层面出发,由各国政府进行,但以政治推行的进程往往十分缓慢”;该项目已与来自近30个国家、近200投资者达成合作协议,经8个月融资后已集资约3.8亿港元。

为避免交易过度集中单一公司,据明报报道,Perlin创立了虚拟货币“PERL”,“假设我们可以有一种加密虚拟货币,不是基于投机其价值,或是人们交易,而是基于电脑运算力的售价”。岩崎解释,出售运算力者将获取“PERL”货币并换取美元回报,其融资所得的部分资金亦会用以支持虚拟货币的运作。被问到如何确保使用者的私隐和保障交易安全,岩崎称系统应用了沙盒技术,“若任何程式尝试读取你的档案,如以不好的方式使用你的电话,会即时阻止该程式”。

于日本冈山出生的岩崎健太,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印尼华侨,他4岁时举家移居香港后,入读国际学校,年幼打电动时忽发奇想,6岁自学编程协助打机通关。健太其后亦多次自行编写程式和游戏,挣取学费, 大学未毕业已先后以自创程式“创业”6次。因经济能自给自足,尽管获世界顶尖大学如美国史丹福大学取录,但他认为是一种浪费,而且又要学习美国文化,岩崎一度想过不念大学,惟希望学习理论知识,最终留港选择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

被问到日前在深水埗派钱的“币少爷”在网上教人投机炒卖虚拟货币,会否对虚拟货币带来负面形象,岩崎说,虚拟货币本身已有很负面的形象,“虚拟货币或一直被视作一种给予或接收金钱的方式,但当中蕴含的区块链技术其实可提供更多东西。因该技术是毋须信任认证(Trustless)系统,可以是交易金钱的系统,亦有可能是另一些得益于毋须信任认证的事物,而电脑运算力可能是其中一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