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国宝音乐家李泰祥辞世流传乐曲千余首

发表时间: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广告

●台湾著名的作曲家李泰祥在元月二日过世了,这位民歌代表作「橄榄树」的作曲者,一生不停创作,为人世间留下了超过一千首的优美乐曲,海内外华人同感追悼。为什么李泰祥的作品这么优美,容易流行,能够传唱海内外几十年呢?

在李泰祥创作的民歌里面,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欢颜、告别、橄榄树、走在雨中、春天的故事、一条日光大道、你是我所有的回忆等等,都是脍炙人口,既典雅又优美的好歌。台湾音乐界分析,李泰祥独到的音乐风格,来自四种传承,第一是西方古典及实验音乐训练;第二是作曲家许常惠灌输的「新中国音乐」概念;第三是来自种族的原住民音乐,因为李泰祥是台湾原住民族阿美族;第四才是西方流行乐。最后也是因为流行乐,让李泰祥的音乐美名流传。

●我们知道,李泰祥一生都在从事音乐创作,但其实他早年并不愿意做流行歌曲,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流行音乐成为音乐界的经典呢?

李泰祥原本反对参与流行乐,但是1971年披头四解散,美国时代杂志用了十几页来报导,同时期,俄国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过世,时代杂志却只报导了两页多,让李泰祥为史特拉汶斯基愤愤不平,后来他听到著名诗人余光中对这件事的评论,认为「可见流行音乐影响力」等等,改变了李泰祥,他转而决定以改革通俗音乐作为志业,也因此,才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诞生。

事实上,台湾社会把李泰祥视为大师级人物,并不只是因为他做了许多好听的民歌,事实上,他的音乐创作,还有另外三个部分,是不可不提的,第一个是现代实验音乐和管弦乐,有马兰组曲、大神祭、太虚吟等等;第二个部分是云门舞剧,包括吴凤、薪传、射日、女娲、江湖行等等;第三个部分是为电影、电视剧作配乐,包括欢颜、三角习题、京华烟云、今年的湖畔会很冷等等。

这许多作品,让李泰祥获奖无数,比如金马奖、金鼎奖、金曲奖、吴三连艺术奖、去年台湾行政院更颁给他行政院文化奖,彰显他一生的成就。

●这位杰出的作曲家,一生写了这么多作品,可是晚年却穷困潦倒,为什么呢?

没错,李泰祥生前作品堪称人间瑰宝,一般人可能认为,在著作权这么受到重视的台湾,李大师一定过着丰足的生活,其实不然。李泰祥在70、80年代就已经为台湾流行音乐界创造高额的产值。这些歌曲著作权的价值,保守预估超过一亿元台币,但当年台湾社会还没有保障著作权的概念,因此这些著名作品的著作权几乎都不在李泰祥身上。个性海派又重义气的李泰祥,经常以一首新台币两千、三千元的价格贱卖给唱片公司。甚至有时候,第二天要出国,为了三万元的机票,就用一首三千元的价钱,一次卖掉十首歌的版权。李泰祥也没有经纪人,合约签一签,著作权就跟着卖掉了。因此,晚年这位音乐大师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在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身心重创,可是他仍用抖动的手不停创作。2011年他积欠百万医药费,朋友帮他募款,经济窘况才被社会得知,当时海峡两岸的乐迷都纷纷捐款,大陆乐迷甚至在网络留言说「这是为我们的青春付一份版税」,十分感人。

●据说李泰祥晚年虽然被病魔所苦,但直到过世前,脑海里都不停地谱出旋律,他要怎印记录呢?

李泰祥在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迄今25年,期间他仍不停创作,两年后的1990年,他完成电影「无卵头家」的配乐,2009年又发表新作,是原住民乐章的交响乐版,由「乐兴之时」管弦乐团演奏,还最后一次公开演唱「一条日光大道」,让台下众多乐迷感动流泪,执着于创作的精神令人动容。

五年前他罹患甲状腺癌,几年来都缠绵病榻,仍然坚持创作,每天要花两小时用手记下心中的旋律,然后反复琢磨,后来无法记录,仍以口述方式,请子女代为记录,一直到他的子女逐渐听不清楚他所说的和唱的,坚毅的精神实在令人佩服。

李泰祥是元月二日过世的,今天,元月五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有一场「橄榄树下的黄金岁月」音乐会,由台湾艺术家合奏团,演奏十八首李泰祥的作品,李泰祥的女儿李若菱也首次演唱李泰祥最新创作的「橄榄熊」,向她的父亲致敬。我想全球华人只要曾哼唱过李泰祥温暖多情的歌,每个人内心将永远保有这位音乐大师的一席之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