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德国《供应链法》受到经济界广泛批评

据德国《时代》周报报道,德国大联盟政府周四就《供应链法》草案终于取得了统一。该法律草案旨在让德国公司在国外有义务遵守人权。经济界代表对该法规普遍表示批评,认为该法规偏离了目标。

德国议会议事厅
德国议会议事厅 © 网络照片
广告

经过长时间的争执,联盟党和社民党于周四就《供应链法》草案达成了一致。该草案在现在的立法期内即默克尔任期内仍然可以通过。法律应从2023年开始生效,适用于在德国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公司。自2024年起,也适用于拥有1000多个员工的公司。公司必须在其供应链中,履行人权尽职调查义务。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该法律可在公司年销售额的基础上,对公司实行高额罚款。但公司没有民事责任。由于新疆人权受到广泛指责,在新疆有业务的德国大众,阿迪达斯,博世等企业因此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法律草案出台后,多个经济联合会立即表示了严历批评。纺织业联合会称,这是“官僚主义的怪物”。金属和电气工业雇主联合会总经理Oliver Zander称,该法规为“大联盟通过的最愚蠢的法律”。该法令要求企业记录每一个小螺丝,每一支铅笔的来源。法规“不会确保人权,阻止损害环境的行为,而是首先会让官僚主义者有事可做,让文件夹塞得满满的。”

外贸联合会BGA负责人Gerhard Handke也批评说,法规“将给德国小型和中型企业带来巨大负担。本来只是针对大型企业的法律,会落到他们肩上。”

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造联合会总经理Thilo Brotmann也称该法律是“官僚主义的过分要求”。“企业必须承担广泛的报告责任。程序巨大,繁琐。如果没有及时完成报告责任或及时实施法律,企业就将受到高额罚款。”“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即使实际上没有违反其人权尽职调查义务,公司也将退出供应关系。”

自民党联邦议会党团经济政策发言人Reinhard Houben批评最大党联盟党在供应链法律上迁就了社民党。“这样一来,它就从背后袭击了经济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