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国际舆论呼吁独立调查港警行为 反修例政治问题仍需政治解决

发表时间:

11月24日,香港举行了最新一届的区议会选举,选举当天全港各区一改近几个月来在反修例运动激化后充斥的警民暴力事件,香港人以文明的秩序和和平的方式,不惜排长队耐心等待,用手中的选票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最终,出乎各方意料,此前在各级选举中一直不占优势的泛民派大胜,在452个由选举产生的区议会议席中赢得了389个席位,而建制派仅获得了58个席位,泛民派还赢得了对18个区议会中,17个区议会的多数优势。这一由全民投票的结果也使得打破了有关香港有反对示威者,支持港府存在的所谓“沉默大多数”的说法。

香港警察周日行动中资料图片
香港警察周日行动中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创纪录近300万的投票选民中,单一按照得票数量计算,泛民派与建制派的差距则更为均衡,约近六成比4成。 不过针对建制派的大败,及部分建制派参选者提出对港府地批评和异议声音,林郑月娥特首也在选举结果最终出炉的当天表示,政府尊重区议会选举结果,并会虚心聆听市民意见及认真反思。林郑月娥在当时发表声明称,“投票情况显示选民很希望透过今次选举表达他们的意见,特区政府尊重这次选举结果,而她留意到坊间对结果有很多分析和解读,不少指出结果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及深层次问题的不满,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自香港从今年6月爆发反修例运动以来,由民间提出并坚持至今的“五大诉求”中,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民众要求对警民对峙中针对警察暴力和滥权的指控加以调查。这一要求不但在示威者和同情者中得到支持,甚至包括政治倾向靠中间的建制派区议会参选人田北辰等,也在刚刚过去的拉票活动中作为提出吸引选民支持的政纲亮点,表示认同。

一直以来,官派媒体和警方强调与一线警察抗争的示威者及“勇武派”是暴徒,并应受到逮捕及包括暴动罪等重刑指控,同时林郑月娥及港府也一再拒绝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诉求,并指对警方现有包括监警会在内的制度机构处理相关投诉抱有信心,但她的这一态度在大多示威者和不少市民的心中则完全不具说服力。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曾在上周三的立法会质询环节中介绍称,自这场社会运动发生后,全港共有超过900场示威、游行和公众集会,当中不少演变成严重暴力违法行为。他说,6月9日起至11月12日,警方共使用了约4800发橡胶子弹。另外,至18日,警方共在13宗事件中发射了19发实弹,其中九宗涉及一发,两宗涉及两发,两宗涉及三发。此外,警方还使用了约10000枚催泪弹。截止11月21日,警方在大型公众活动中一共拘捕超过5800人,其中923人已被落案控告。尽管李本人坚称警方在相关活动中合理执法、纪律严明,但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此次系列事件中警民对抗的激烈性是极为罕见且强烈的,双方的信任也陷入低谷。

期间,民主党议员涂谨申追问李家超多个有关警暴问题,包括有警员驾驶电单车撞向示威人群、在非必要情况下枪伤示威者、拘捕在示威活动现场视察的区议员等,并问称至今是否有警员接受调查期间被停职。李家超回答指,部分指控忽略事情始末,不完全反映事实描述,认为指控不公平。他还补充称,在调查阶段未有最终结论时,并无任何对警员采取因为投诉的行动。李家超说,除北区医院事件中的警员立即被停职及提出刑事程序,其他事件会在调查后公平公正适当处理。针对就反修例抗争中警民对峙,及警察暴力的指控近来也引发了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和相关机构地关注。近期,全球有近万人发表联合公开信,批评港警暴力执法。其中,有超过3700位各国学者参与联署,包括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希腊前财长、知名经济学家瓦鲁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等知名人士。

这封发布在英国人权组织“香港监察”网站的联署信,谴责港警被指存在的暴力滥权问题,例如“对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使用不合比例的报复性暴力”,警员使用“新法西斯语言”称呼示威者为“蟑螂”等。联署信还呼吁香港大学挺身维护学术自由,并要求港府成立“由一名公正法官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警察暴力,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此外,智利前总统、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也最新在《南华早报》刊登署名文章,呼吁港府就香港警方在应对反修例示威中滥用暴力的指控展开独立调查,以重建市民信心。文中,她以联合国高专和当了八年智利总统的身分及经验对香港领导层作出呼吁,指刚刚过去的区选举已发出清晰无误的信息,政府必须聆听,港府必须不失时机地与社会进行最广泛的、有意义的对话,了解并解决社会的不满。她写道,“这是解决现时大型示威的惟一出路”。

巴切莱特强调,调查警方有否滥暴不会损害警队形象,个别警务人员亦毋须作出巨大牺牲;相反,这将显示警队是按守则执法,不怕公众监察,勇于问责。她还不点名地批评港府应对反修例风波的策略,并指出,单靠安全力量和谴责部分示威者使用暴力,而不回应社会大多数人发出的要求,只会令公众认为政府对他们的心声听而不闻,民怨自然会加剧和漫延。对于这一建议,港府选择禁声,但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则反应强烈,批评巴切莱特妄议香港事务,并称是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向港府和警方施压,只会助长激进暴力等。抗议警察暴力、谴责警方在示威活动中过度使用催泪弹等驱散民众手段也是自区议会选举以来,周末港人上街强调和关注地关键话题。周六,大批年长的“银发族”市民和年轻人在中环遮打花园联合举办跨代“老幼携手、和你同行”抗议集会,要求港府回应市民的诉求、制止警方过度使用暴力和发射催泪弹。周日全港更是另有3场游行发生,包括九龙的“毋忘初心大游行”,港岛的“感谢美国保护香港大游行”和“孩子不要催泪弹游行”,它们并均获警方发出的不反对通知书。

据主办方介绍,“毋忘初心大游行”在当天得到了至少38万人参与。但该游行在开始约1个小时后,遭警方以在尖沙咀有“突发情况”发生被提前终止,并爆发警民冲突。香港电台指,晚上冲突集中在黄埔花园一带,有人向警员掷砖,防暴警员发射催泪弹、胡椒球弹及布袋弹驱散。香港01另报道称,入夜后黄埔及旺角均有警民冲突,汽油弹、橡胶子弹横飞,当中旺角最少有两名记者中枪受伤。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稍早的游行冲突,警方在当天下午5时55分发出新闻稿称,“下午约5时,有数百名‘暴徒’在梳士巴利道近帝国中心一带,投掷多枚烟雾饼,造成公众恐慌,现场非常混乱和危险。因应现场情况,警方别无选择下已使用最低所需武力,包括施放催泪烟,以停止违法行为”。但香港电台记者查证后发现,游行现场并未如警方新闻稿所指,有数百人在帝国中心一带投掷多枚烟雾饼,并造成公众恐慌。面对查证,警察公共关系科随后将新闻稿改为,“有数百名‘暴徒’在梳士巴利道近帝国中心一带聚集,当中有暴徒投掷多枚烟雾饼”。此外,游行活动中一名瘦弱老妇跪求警员不要伤害市民,但被一名警员大力推倒在地的视频也被广泛传播。

这名老妇看见防暴警察驱赶市民上前劝阻,被一名警员推开后,再次跪地双手合十请求继续跟进的该警员不要再伤害市民,但被其大力推倒,老妇倒地受伤,警员却未有理会,在旁急救员立即上前治理伤者。同样在当天,一班黑衣人破坏吉野家、优品360及中移动等饭馆及店铺,又向黄埔港铁站纵火,彻夜与防暴警察展开数轮冲突,警方多次发射催泪弹濡场,区议会选举前暴力场面局面重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