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政治/社会

林郑月娥投书纽约时报:香港仍有未来 出席首场社区对话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9月25日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是的,香港仍有未来”的文章,肯定表示香港仍有未来。她还说自己将在出席“社区对话”活动中在与民对话中作聆听者,并期待得到建设性建议,以建设更包容和公平的香港。她在周四下午到湾仔出席首场对话会,早上首先离港到南沙,出席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四出席首场“社区对话”活动资料图片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四出席首场“社区对话”活动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面对由她领导的港府自今年年初起,强行推动修订《逃犯条例》所引发的香港社会动荡,林郑月娥在这篇写给《纽约时报》的评论员文章中写道,“香港  香港有未来吗?这不是头一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她说,“未来自然在过去四个月走上街头的数十万抗议者的心目中。未来也是占用我很多时间的问题。在周四晚公开表达公众不满并找出社会所面临问题的首次社区对话中,它也将是我们要一起探讨的问题,今后还会有很多次这样的对话。我们将对这些对话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转化为具体行动  共同建设未来。”林郑月娥称,“今年夏天的动荡是又一个变革过程  虽然痛苦,有时压抑和暴力。我反对通过使用暴力来实现任何政治、经济或社会结果。暴力不属于大多数人会跟香港联系到一起的行为或价值观,香港作为一个安全而好客的城市享有盛誉。一些闹事者的激进行为不可能左右如何带领香港度过当前的困难时期。”

林郑月娥提出,“社区对话和我的施政报告都是必要的和解进程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已经出现了深深的创伤。它们需要时间来愈合。但本届政府依然希望,对话能战胜对抗;我们也希望,通过政府的行动措施,能让社会恢复平静并重建信任。”她并提到港府在本月早些时候作出的正式撤回修例决定,是为了给社区对话创造必要的氛围。她还承认,正是这个修正案,引发了抗议活动。她说,“数月来,全世界目睹了香港人民践行他们言论自由和抗议自由。和平抗议一直是香港社会几十年来的标志,未来也将如此。”林郑月娥说,“警方长期以来一直为此类集会提供便利,如今抗议的频繁程度是1997年的10倍。今年夏天,警方同样在这么做:从6月至9月中旬,80%以上的游行和集会请求得到了批准”。

她宣称,“我相信,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所维护的法治,是香港生活的基石;这一点永远不能妥协。但恰恰因为法治是一项根本原则,暴力抗议和肆意破坏行为必须停止。基于这一原因,本届政府无法同意一些抗议者关于撤销对被捕者所有指控的要求。这样有悖于法治。这也将与《基本法》抵触,它规定检控必须在不受干涉的情况下由律政司提出。”林郑月娥进一步说,“关于香港未来的所有讨论,都需要考虑目前的‘一国两制’原则。法治、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  所有这些都是该原则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必要元素,它们有助于在不确定的时期提供确定性”。她还在文中介绍了港府计划对香港经济和基础建设所采取的系列措施。文章最后,林郑月娥写道,“不过,在我的第一次社区对话中,我将暂时选择作一名聆听者。毫无疑问,我会受到一些严厉批评。但我也希望得到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这届政府满足公众的期待,去建设一个更包容、更公平的香港。”

就她的这篇文章,网页下有评论指出,林郑月娥一字不提警察暴力以及针对示威者的挑衅者。也有声音认为,通过修例事件林郑当局给香港社会造成的巨大分裂,已使她无法能够再重新建立社会对港府的信任,还有的评论提出正如林郑本人日前向商界代表私下透露的那样,由于特首需要同时向“中央政府和香港民众负责”,“她本人或其继任者都将难有作为”。不过,林郑月娥在周四出席活动时致辞重申,“最近几个月在香港出现极大的纷争和暴力的行为,无可避免影响到海内外各界对香港的信心,但认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没有受损。”她说,“这几年在科创发展的努力没有白费,只要社会通过严正执法、诚意对话,回复平静,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科创发展方面仍然大有可为。”据香港电台报道显示,当地时间周四晚7至9时,林郑月娥等一行人将在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出席首场“社区对话”。下午已有防暴警带同多袋物品、长盾、圆盾等,进入伊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