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乌克兰在分裂危机中迎来独立广场革命一周年

发表时间:

一年前的11月21日,乌克兰亲欧派民众大规模集会抗议,揭开了独立广场革命的序幕,并最终赶走了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一年后的今天,乌克兰撕裂于是依附俄罗斯还是转向欧洲两条不同道路,深陷国家分裂危机,独立广场上的一周年庆祝活动更在部分民众要求公道的声讨声中有些黯然失色。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过去这一年对于乌克兰来说的确是十分动荡的一年。2013年11月21日,亲俄罗斯派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放弃与欧洲联盟签署深化合作关系的协议,以便维护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消息传出,数万主张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亲近欧洲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首都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成为这场抗议运动的核心地带,也成为这场运动的象征。抗议活动在次年2月遭到政府镇压,百余人在暴力冲突中丧生。但总统亚努科维奇也民心尽失,政权无以为继,在民众的愤怒声讨声中逃亡俄罗斯。

不过,独立广场革命胜利的喜悦迅速被分裂危机冲淡,亲善欧洲的选择将乌克兰推入与俄罗斯的对立。2014年3月下旬,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兼并,顿涅茨克等乌克兰东部地区亲俄罗斯派势力也陆续要求脱离乌克兰,归入俄罗斯,俄罗斯的暗中支持使得反叛分离势力与基辅政府军之间的武装冲突旷日持久。各派势力虽然于今年9月在明斯克签署停火协议,但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停火协议签署以来,乌克兰境内已经有近千人死于武装冲突。与此同时,对于乌克兰百姓来说,独立广场革命催生的希望未能变成现实,国家在分裂危机中仍然困扰于经济危机,而新政府并没有全力推动对此前亚努科维奇政府镇压抗议示威活动的真相调查。在独立广场革命一周年纪念日,不少民众向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总统波罗申科吹口哨,喝倒彩,数十民众更高呼口号,指责政府未能追究镇压行动的凶手,为那些无辜丧命的示威者伸冤。

独立广场革命一周年之际,亲欧洲派势力应该说正式全面掌握了政权。继5月底的总统选举之后,亲欧洲派政党又在提前举行的立法选举中取得胜利。5个亲欧洲派政党周五象征性地宣布组成议会联盟,决定将乌克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为首要任务。如果说人民革命之后的乌克兰坚决选择了亲欧洲的道路的话,乌克兰也面对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而深陷危机。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地区分离势力的支持,使得乌克兰政府军难以取得清剿这些反叛武装的胜利。周五,乌克兰国防部长更谴责说,在政府军与反叛武装交战的东部地区,有7千500名俄罗斯士兵。据统计,自今年4月中旬政府军与东部分离势力武装交火以来,乌克兰境内已经有至少4千人丧生。周五,也就是独立广场革命一周年的当天,基辅政府还指责俄罗斯向其东部地区开炮。不过,这一消息目前并未得到独立消息来源的证实。

乌克兰危机使得世人开始淡忘的冷战阴影重回欧洲。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支持分离势力武装的做法引发欧美各国一致谴责与制裁,东西方一度缓和的关系重新紧张。瑞典不久前在其附近水域发现了不明国籍的潜艇;20国集团峰会前夕,4艘俄罗斯舰艇出现在澳大利亚北部附近水域,而前来参加峰会活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则面对美欧国家的谴责与压力,决定提前回国。

事实上,以柏林墙为象征的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东西方之间的较量一直隐性地贯穿乌克兰独立以来20余年的历史,乌克兰一直在美欧和俄罗斯各自代表不同道路间徘徊。11月22日也是乌克兰橙色革命10周年,这场革命曾以亲欧洲派力量的胜利而告终。但橙色革命的胜利者并没能成功带领乌克兰走出困境,以至于在橙色革命中落选的亲俄罗斯派人士亚努科维奇于2010年当选总统。随着亲欧洲派在独立广场革命中的胜利,不同价值理念、不同政治、社会发展模式的两派力量间的对立,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激化成为一场国家分裂危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