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首批中国护工开始在德国工作

发表时间: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护工紧缺,德国已开始从中国招聘护工。今年新年伊始,首批中国护工来到德国,开始在法兰克福一家名叫库拉绒(Curanum)的养老院上班。工作两周后,德国媒体争相报道她们在德国的初步感受以及受护理的德国老人对她们的态度,并刊登了中国女护理微笑地陪伴德国老人的图片。《图片报》甚至对中国护工做了一一介绍。

广告

首批来到德国的是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五位女护工。她们的年龄在24岁到33岁间,自1月7日起开始工作。来德护理的条件是必须拥有学士学位,而且已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其中一位透露说,在北京,她每月能拿到500欧元,一周七天工作。在德国,德方给他们的是跟德国人一样的工资。工作初期为护工助理,毛工资1900欧元,随后作为正式护工的毛工资是每月2300欧元。假期也跟德国人一样。

来德前,她们必须学8个月的德语。由于中国人的名字德国人记不住,在学德语期间,德语老师已都给她们其了德国名字。比如来自湖北的25岁的习宋(音译)现在叫贝婷娜,湖南来的27岁姑娘卢洁(音译)向老人介绍自己时就说自己叫卡迪娅。她说,“我在这里的养老院里住一间房。在这里工作对我来说是个机遇。我能学语言,还能赚到钱。德国很美丽很干净。

我每星期和家人网上通话一次,也寄钱给家里。”习宋则说:“我在中国完成了学士学业。关于劳工待遇,德国在欧洲的声誉很好。但这里的人太安静了。这我还得慢慢习惯。不过,我已经和一位印度女性成了好朋友。”目前,她们还在入门阶段,只需要7点到11点上班,帮老人擦洗、送饭、收碗等等,下午则继续学德语。

受到护理的老人中有87岁的赫尔姆特。他说:“我住养老院已经12年了,有三个成年孩子。以前我是汉莎公司的空中乘务员,曾在曼谷和雅加达住过5年。我很喜欢亚洲人的气质。他们很友好,不喜欢参与争吵。”96岁的爱尔泽介绍说:“我摔倒了,来这里已经5年了。以前,我跟家人共同经营电器批发。我有2个孩子,3个孙子,9个曾孙。我觉得中国人很不错。他们爱笑,很友好。也许人们还能从他们那里学点什么呢。”

今年将有150名中国护工来德国开始工作。大部分将是女性护工。首批护工签的合同是在法兰克福的养老院工作五年。她们的语言培训费和飞行等费用每人为1万欧元。这笔费用有德国护理联合会和雇主共同承担。

尽管投资费用巨大,但德方认为还是划算。因为欧洲来的护工都是能跑就马上跑掉。而老年人通常需要固定的好象象家人一样的长期护工。德方也是因为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才千里迢迢跑到中国去招工的。专门前去中国审核应聘者的德方人员就是因为看好这五位女性的“软实力”,才选择了她们。

由于德国社会老龄化还会加重,德国还将缺乏大批护工。如果德中试验项目成功。德方自然将扩大招聘。中国护工能否在德国长期生活,还要看他们自己。习宋已表示五年后要回国,因为她现在就已经很想家了。卢洁则说:“如果我能找到梦中人,我愿在德国呆很久、很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