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阿拉伯之春:进程不可逆转 却漫长而艰辛

发表时间:

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亚,是2010年底以来“阿拉伯之春”运动中的三个标志性国家,但目前都正陷入到动荡之中。结束旧威权统治的进程已经开启,而且不可逆转,但观察家警告说,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漫长而充满混乱的。法新社记者Anne LE COZ对此做出简短的采访综述。

广告

 

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Iris)的阿拉伯事务专家Karim Emile Bitar表示,我们在阿拉伯世界所目睹的,是一个至少将持续十多年的革命历程。所谓革命历程,包括革命、反对革命,以及试图获取革命果实,而这恰恰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一切。

以埃及为例,军队废黜了民选总统穆尔西,后者被指控滥用权力以维护穆斯林兄弟会的地位;其次在突尼斯,多起政治暗杀激起了针对伊斯兰复兴运动党的抗议,并伴随着暴力现象;在利比亚,数千名抗议者本周六也表达他们的愤怒,指责掌权的党派和伊斯兰主义者应当为国家当前的动荡状态承担责任。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Ifri)的研究员Denis Bauchard认为,在上述三个国家中存在显而易见的相似性,尤其是“现代派阵营和伊斯兰-保守派阵营之间的对抗,当然也有对旧体制的眷恋,包括尚未解除武装的卡扎菲、本-阿里或者穆巴拉克支持者。”

不过,这位观察者也承认,在这三个国家里,虽然演进过程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国情背景还是相当不同。

另一位研究者、来自发展研究所(Ird)的Jean-Yves Moisseron也强调这种背景的不同:例如突尼斯是个小国,但具有一个有力的中产阶级,对民主的渴望根深蒂固,同时也有非常活跃的公民社会,在意识形态上也对世俗平等国家的概念更加清晰。

相反,埃及是由两种政治力量所塑造的:穆斯林兄弟会和军队。二者有时合作,有时对抗,导致政治时而有序、时而无序。而埃及的进步人士在2011年没有抓住历史性的机会,来自主地塑造国家面貌,结果导致埃及民主转型的历史条件一去不复返。

尽管如此,这三个国家都在2011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Bitar认为,旧制度崩溃了,而且不会从灰烬中重生。对于Bauchard来说,如果说埃及的局势是百废待兴的话,那么突尼斯在阿拉伯世界中率先转型成为民主国家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尽管该国也存在激进宗教势力可能干扰这一进程。

但具有吊诡意味的是,在Moisseron看来,目前正在埃及发生的混乱事态,却可能成为突尼斯的稳定因素,因为掌权的阿拉伯复兴运动党可能会被迫更充分地接受民主博弈的规则,以避免重蹈穆尔西的覆辙。

相比埃及和突尼斯,利比亚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在这个国家里,社会还是以一种部落形态组织起来的。面对武装民兵,政府的唯一力量来源就是石油收入。

但是在研究机构“阿拉伯国家观察站”主任Antoine Basbous眼中,即使这些国家都陷于混乱局面当中,其中多少也蕴含着物极必反的因素,目前正在发生的抗议示威都在表达一种意思,即面对伊斯兰分子借助民兵攫取政权,民众声称“我受够了”。

在上述政治观察者看来,自2011年“阿拉伯海啸”之后,我们当下正在目睹的抗议浪潮也不会是最后一波。和当初的茉莉花革命一样,现在同样以年轻人为动力和载体,并同样借助互联网尤其是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为工具,并得到了对伊斯兰分子保持敌视的人群的支持。

虽然一些研究者乐观地把最后胜利的因素寄希望于“对自由的渴望”,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所谓的“阿拉伯之春”,进程不可逆转,却漫长而艰辛。它的成败目前还不能草率地下结论。要目睹它最终可能的胜利,我们至少还要等到十年之后。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