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沧海桑田

程晓农:美国民间和舆论对齐默尔曼判决的反应趋于政治化

发表时间:

近来 ,美国携枪的社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17岁黑人少年马丁被判无罪一案,触动美国社会种族问题敏感神经,各地反应十分强烈。更有评论认为:这一判决结果表明:美国的道德和法律体系已经坍塌。整个案件从去年的枪击发生到最近的判决,似乎已变得十分复杂,判决引起的社会争议也大有愈发激烈之势。整个事态将如何发展?事件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美国的华人社团又如何看待此一事件?旅美学者程晓农向我们介绍了对整个案件的看法。

广告

法广:齐默尔曼的判决结果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首先请谈谈您如何看待这一判决结果?这里面是否真的带有“种族色彩”?

程晓农:目前民间和舆论的反应有一点政治化了。所谓政治化的意思,就是脱离了司法、独立审判的界限。而开始把一些政治诉求引进去。加上政治诉求后,不同政治倾向的人,会倾向于某一方,或者另一方。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现象。原因是对美国的司法独立,我还是十分有信心的,我相信绝大部分美国人也有信心。既然如果对司法独立有信心,就应该尊重司法的判决结果、相信司法的程序正确。而不应该因为司法的判决不符合自己这一群人的倾向,而开始把这个问题政治化、试图用政治化的诉求来改变司法审判的结果。当然这种情况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屡屡发生,并不是第一次,我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另外我不认为齐默尔曼的事情真的有多严重。

真要追溯起来的话,美国的执法人员对少数族裔、特别是非裔美国人,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相对粗暴一点的情况,发生的确实比较多一点。但这也与执法人员在这一社群的社会环境当中遇到很多非法行为有关。所以也不能简单地说就是执法人员的种族歧视。因为事实上少数族裔的某些群体犯罪率高一些,这在美国是事实。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社会因素造成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警方对嫌疑人高度警惕、或者采取措施过大,导致误杀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而且过去也发生过。我相信,这个警员事后可能会受到行政上的惩罚。但并不等于说他是故意要谋杀。

法广: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整个案件其实并不涉及种族歧视。因为齐默尔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白种人”。您对这样的观点做何解读?

程晓农:我觉得根据执法人员本身的种族特点或者是嫌疑人的种族特点来识别种族歧视,这一点是非常主观的。因为不同族裔的人或者相同族裔的人对不同族裔的人的倾向和价值判断是完全可能不同的。比方讲,美国执法人员中,非裔美国人也占很大比重。并不等于说非裔美国人当了执法人员后,他们对非裔美国人犯罪分子就要宽容。因此这一事情是根据每一个执法人员、每一个嫌疑者、包括每一个发表意见的人,他自己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而不是他所在族裔。族裔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族裔判断是非。

法广:近天来,针对齐默尔曼被判处无罪,美国多座城市举行了抗议示威,有些地方的示威甚至演变成暴力活动,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响?

程晓农:我想这与组织运动的人言论和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每一座城市、特别是美国大一些的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都比较大。在贫困人口多的地方,非法活动也比较多如:贩毒、盗窃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城市的治安问题通常要比城市郊区的社区要差得多。因此在执法与违法活动之间,长期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平常是没有机会暴露出来的。但是一旦有这么一个导火索,就会有不少人把自己平时的不满通过这次活动展示出来。

法广: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案发之初力挺受害者马丁,他曾表示:如果他有儿子,看上去应该像马丁。现在呢,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奥巴马当时的表态大有拉选票或是其他政治目的之嫌。您对这种看法是否认同?

程晓农:如果从年轻的奥巴马的特点来看,把他和美国当时、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年轻人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也带有一定的反叛性。追求一些时髦。现在他当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想他在很多问题上,有他自己的看法,我也不认为多数美国人都认同奥巴马个人的看法。他被选上总统,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价值观,每一点都被他的支持者所赞同。我们都知道选总统更多地是两党以及选民在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中作了判断。所以当选总统并不是说他的一言一行都是被赞同的。

法广: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似乎没有做出比较强烈的反响,是不是因为中国对此类事件不感兴趣?

程晓农:执法过当或者说执法过程中发生这样的冲突案件,一向不是中国报道的重点。除非中国媒体认为,或者准确地讲,中国的官方认为:中国喉舌们有必要宣传这次外国事件得到某些对中国政府有好处的东西。因为如果单纯报道这一事情,就事论事,在中国很容易引起联想。就是中国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造成无端地对他人的伤害,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也从来很少有过公正的审判。甚至连报道都无法进行。当然,谈不上有老百姓出来抗议。所以我想中国政府并不希望这件事情在中国引起什么联想。否则中国人有样学样,对某个城管或某个警察,比方在新疆的警察,是不是也要游行?我想中国政府最不想听见和看见的,就是这点。

 

法广:在美国的华人社区如何看待此一判决结果?

程晓农:我注意到美国的华人社区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因为华人社区本身并没有太多的集中活动。比较明显的民意反映就是各地的华文报纸。虽然很多华文报纸现在也是国内的喉舌,但是,总体上来讲,好像华文报纸对此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很多华人并不住在犯罪率较高的大城市。中产阶级的华人通常会觉得这件事与他们无关。只有当在大城市里发生的案件涉及到华人了,那么,有可能在华人社区引起一些反响。似乎是大家不觉得这件事与华人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法广:有评论指,这一判决结果表明美国的道德和法律体系已经坍塌。实际情况有这么严重吗?

程晓农:没有。我认为这是夸大其词。如果要说道德有坍塌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现在比五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年青一代当中。比如说:吸毒的、在网络中有非法行为的、包括使用盗版软件、非法下载音像制品等等,这些活动在年轻人当中是非常普遍的。这不是美国现象,这是全球现象。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本身和道德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是不是司法就因此堕落了、因为这一个案件就堕落,我就更加不认同这个看法。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对陪审团的评价。我觉得美国公众没有权利指责陪审团的成员,赞成或者否定某种判决,那是陪审团的成员、根据陪审团的使命,按照他们个人的判断所作的选择。按美国现在的法律制度,陪审团做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公众不能够因为陪审团的决定不符合某人的胃口去试图从道德上审判陪审团,这就超出了司法独立、变成干预司法。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