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时事观察

烟霾成为东盟各国亟待探讨的区域性环保问题

发表时间:

马来西亚环境部长巴拉尼威日前透露,泰国、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环境部长将于8月召开会议,寻求解决烟霾问题的具体方案。在此之前,因印尼林火而引发的烟霾问题,已被列入东盟环保议题。

广告

今年6月以来,地处东南亚的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出现了较往年更为严重的“烟霾”现象,印尼苏门答腊的山地和森林起火产生出大量浓烟和灰尘,随着西南季风吹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导致新马两地空气污染指数(PSI)迅速飙升,几度超过警戒线,甚至达到了“危险”水平,严重影响到当地人的工作、学习、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许多人只能以减少外出或户外活动来躲避“霾害”。对此,新加坡政府上月曾通过外交渠道向印尼提出强烈抗议,印尼总统苏西洛随后也召开新闻会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正式道歉。尽管如此,烟霾问题迄今尚未解决。

烟霾笼罩城市,给各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新加坡主要损失体现在旅游业、医药保健开销加大、生产力折损、餐厅、酒店生意一落千丈等等。据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主任柯仲佑教授的研究结果,推测2013年这次霾害每天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389万美元。

据泰国一家旅游公司负责人透露:由于烟霾影响气候,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著名景观都被笼罩在浓雾里,当地空气污染严重,因此近期内都不推荐泰国游客购买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观光的旅游团。况且,新加坡著名景观摩天轮也因能见度差而在6月20号宣布停止营业。

上月底,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两个城市也因霾害严重而动用了“政府紧急令”,当地两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分别达到300和383的“危险水平”,政府下令当地所有中小学停课,据说马路上行人之间的能见度不足两米,饱受烟霾之苦的马来西亚民众纷纷在网路论坛和个人脸书(Facebook)上倒苦水,有人诅咒印尼山民“可恶的烧芭行为”,有人埋怨印尼是“令人倒霉的邻居”,也有人抱怨马来西亚政府无能“解决不了持续了20年的烟霾问题”,还有人模仿印尼官员嘲笑“新加坡像小孩,遇到事情就大惊小怪”面对霾害,人们大量转帖,有讽刺、有无奈、也有愤怒,传递更多的感觉是苦不堪言。

印尼的廖内省是大火引发烟霾的重灾区,短短不足一个月,已有上万人患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中多数是儿童。

关于造成烟霾天气的根源,记者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发现其中因素既是天灾,也有人祸。因为每年的6-9月,都是东南亚地区气候较炎热,空气最干燥的季节,在这一期间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的泥炭地会因为缺乏水分而自然起火,在地面上产生出许多火点,这属于天灾。而人祸则是当地的原住民还保持着一种称之为“烧芭”的传统农耕方式,山民们每年按时定期地放火烧草烧地,以获取播种下一季水稻的丰美肥料。随着这期间气候多吹西南季风,于是就把林火燃烧的弥漫浓烟吹到了邻近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形成了笼罩新马两地上空的浓雾。当然,也有马来西亚媒体揭露说,一些进入印尼当地投资开发油棕园的跨国企业,才是制造这种“烟霾”有毒空气的始作俑者。这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点火烧山,成为林火难灭的主要原因,而这些企业主则大多数是新加坡或马来西亚人。一旦惹出麻烦后事态扩大,这些企业就把责任推诿在“烧芭”火耕的农民身上。其实当地农民自身也是受害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