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骚乱和暴力何时何地都绝不是“美丽风景线”

发表时间:

一场远在大洋彼岸美国发生的社会骚乱,引发中国互联网一轮新的舆论风暴,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议题的分析评论。

2020年5月29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不幸死亡后第四天,和平示威者在美国银行体育场外默哀。
2020年5月29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不幸死亡后第四天,和平示威者在美国银行体育场外默哀。 REUTERS - NICHOLAS PFOSI
广告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杨丹旭的评论称:“中美双方在贸易、华为、冠病溯源、香港问题上持续角力,中国民间对美的敌对情绪加剧。美国乱局近日成为中国社交媒体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一些中国网民也将此视为‘复仇’时刻。”“许多中国网民联想到去年香港的反修例风波,他们大量转发美国骚乱的视频和照片,并用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嘲讽美国。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去年曾以这个词,来形容香港反修例风波中的示威游行。少数提出不该幸灾乐祸的声音则遭网民围攻。《新京报》因发表一篇题为《骚乱和暴力何时何地都绝不是‘美丽风景线’》的评论,被网民批判其立场倾向美国。”

北京《新京报》署名李厚何的评论称:“人们珍惜和平与安宁,任何骚乱与暴力,都不应该被涂抹上‘美丽风景线’之类的‘伪装色’。”“众所周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美国社会本就在‘抗疫’和‘重启’两难中挣扎彷徨、左右为难。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燎原烈火般旬日间燃遍全国的暴力、骚乱,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正如许多媒体、评论家所言,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挑起和实施骚乱、煽动并纵容暴力的借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既然不愿在香港等本国领土上出现导致每个人都受到伤害、损失的骚乱、暴力,自然也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人身上,这当然也包括美国——因此,我们并没有打算幸灾乐祸,也没有欢呼大洋彼岸‘美丽风景线’的意图。”

北京《新浪微博》署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评论称:“我就是想说,‘亮丽的风景线’从香港延伸到了美国。这个词是美国众议长佩洛西说给香港骚乱的,并且得到美国政客们的集体欢迎,中国人有权利把这个词在今天这个时候还给那些美国政客。至于那是不是‘亮丽的风景线’,请他们自己去面壁反思。中国人用不着上赶着帮他们圆场吧。中国人善良、谦和,但与不友好势力打交道时,我们不能天真地以善对恶,相信对方会被我们的善良感动。我们不做主动攻击者,但我们要能够以两手对付两手,要有在遭到不公平对待时反制对方的勇气和能力。这一点也不过分。这两天所有中国网民都在看美国发生骚乱的笑话,这些骚乱在美国全境的蔓延恰好发生在特朗普总统宣布因为香港的事情‘制裁中国’前后,中国网民都觉得这是华盛顿的‘报应’。”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社论称: “美国警察用膝压颈导致黑人死亡引爆抗争、暴乱、平暴,让中共港共似乎找到了攻击香港抗争者的新着力点,洋洋得意地质问美国,还要与香港暴徒站在一起吗?”“对美国示威及骚乱蔓延至40多个城市,中共港共一边幸灾乐祸,说尽风凉话,另一边就以己度人,混淆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继续抹黑香港抗争者、抹黑美国政府。一边指摘美国警察暴力执法问题严重,另一边就美化香港黑警‘克制文明执法’。一边指摘美国美化香港抗争者为英雄、把国内抗议者称之为暴徒,另一边就继续指控香港抗争者是港独和黑色暴力分子,赞扬美国暴乱是抗议种族歧视。”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港人经历过反修例风暴,不同人对‘警暴’、‘黑暴’等看法南辕北辙,当下美国陷入一片混乱,警察暴力成为一个争议点,然而将个别片段断章取义拿作比较,并无太大意义。现实是每个社会都有自身的问题,不去处理深层次矛盾,一旦药引意外点燃,就有可能引爆社会计时炸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