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书香世界

《成与败:亚洲国家的经济运作之道》

发表时间:

日本、韩国、台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以及中国  这些同属东亚的九个亚洲国家,它们在经济上为何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这些国家是否有独特的发展经验,或是特殊的政策武器?

广告

在亚洲地区担任驻地记者长达二十年的斯塔威尔(Joe Studwell),出了一本专著《成与败:亚洲国家的经济运作之道》。作者在本书中透过对日本、韩国、台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以及中国的实地考察和经济政策研究,首次揭示同属一区的亚洲九国,何以在有些国家经济蓬勃起飞的同时,另一些却萎靡不振,而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立论也完全破除西方对亚洲经济旧有的一些错误观念。

斯塔威尔的深度分析聚焦在理解亚洲经济的三个关键领域:土地政策、制造业,以及金融业。作者认为,土地改革是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经济成功的前提关键;而土地改革的失败,也是东南亚国家现今的政治与经济困境的肇因。工业化让国家经济得以发展,但一国的工业发展单靠制造业并不够,国家需要「出口规训」,也就是由政府敦促企业以国际格局跨出国门,在国际间竞争,而有效的金融规范则是一国自立成长的最终关键。为了深入探索这些议题,作者斯塔威尔深入亚洲九国,以历史纵深和产业政策為座标,进行一场针对亚洲各国经济的跨国实地调查纪录。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包括第一部“土地:家庭农业的胜利”,第二部“製造业:歷史学家的胜利”,“第三部 金融业:严密控制的优点”,以及“第四部中国符合哪种模式?”

本书的第四部分主要是集中关注中国这个崛起中的东亚最大经济体,所探讨的问题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策略与日、韩和台湾有何不同。其实,关于中国的问题在书的其他篇章也都有所涉及:比如本书第一部分即涉及共產党的土改运动和早期的家庭耕作策略,以及其后的农业集体化。第四部分则承接了一九七八年之后的农业改革。中国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工业政策和策略则出现在第二部分,因為这些内容与台湾后来的经歷息息相关;随著中国内战结束,国民党及各类负责经济规划的高阶官员纷纷赴台。中国大陆在一九四九年之后的工业化歷程则是放在第四部分单独进行讨论。

第四部“第四部中国符合哪种模式?”分为17节包括:条条发展大道通乡村,中国发展模式的局限,遭到忽视的私营部门,金融压抑过火等。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本书所关注的是快速经济转型何以实现或没有实现。作者提出:政府可以採取三种关键的干预措施,以加速经济发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措施的东亚国家  日本、韩国、台湾和当前的中国  这些国家或地区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快速转变,其速度可谓前所未有。相比之下,其他的东亚国家在转型之初也有相同的雄心壮志、相同甚至更好的稟赋条件,也实现了一定时期的快速增长,但由於没有遵循相同的政策,其发展被证明不具可持续性。

第一项干预措施  也是最易被人忽视的  是农业產出的最大化,贫穷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成功的东亚国家的经歷业已表明,农业產出最大化的途径便是将农业重组為高度劳动密集型(highly labour-intensive)的家庭耕作  一种规模稍大的种植业(gardening)。儘管这种农业的人均收益异常微小,但它会调动贫弱经济体中所有可用的劳动力,将收益和產量提升至最高水準。总体结果便是產生一种初始的生產盈餘(productive surplus),由此催生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第二项干预措施  从许多方面来说也就是第二个「阶段」  是将投资和企业家导向製造业。这是因為当发展中经济体的工人开始从农业部门迁出时,製造业能最有效地利用这部分没有多少生產技能的劳动力。相对缺乏技能的工人可透过操作能从全球市场上轻鬆购得的机器,创造价值。此外,借助於以出口业绩為前提的补贴措施,成功的东亚国家政府开创了促进製造业技术加速升级的新方式。这些国家将补贴与出口规训(export discipline)相结合,实现了工业化时期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

最后,金融部门将资本集中投入到集约、小规模的农业和製造业发展上,这项干预措施则為加速经济转型提供了第三把钥匙。国家的任务就是将资金投放在能实现最快技术学习、并因此具有高获利前景的发展策略上,而非用於短期收益和个人消费。这会让国家利益与许多商人及消费者的利益相冲突,而后者往往缺乏策略眼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