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日本/台湾

中国施压或反而催生台日联手应对钓鱼岛 国民党疑遭劝

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会日前通过决议,将钓鱼台地籍更名为“登野城尖阁”,预计于10月1日生效,再次引发钓鱼台主权争议。不同于2012年“钓岛国有化”时的剑拔弩张,台日双方反应相对平静;台湾政府除重申主权立场,并无其他动作;日本政府更直言此为石垣市“地方事务”,中央政府不表评论。而提出更名议案的石垣市不仅两度重申此举意在“反制中国”,通过议案的石垣市议会,更同时通过《要求松绑对台湾的入境入域限制意见书》,藉以向台方表达友好态度。

钓鱼岛
钓鱼岛 © 路透社照片
广告

据上报今天以调查深入报道称,中国海警船频扰钓岛海域惹怨,台日淡化主权争议“联合抗中”。消息说,自4月以来,中国海警船已连续2个多月在钓鱼台海域航行,料将提高对钓鱼台海域及台湾的压力,也使台日在此区域更须采取一致抗中的立场。

而一向积极主张钓鱼台主权的国民党,对此议题则拉高攻击力道;一方面公开要求蔡政府采取反制作为,更计划在7月7日抗战纪念日出海保钓。国民党的主张迫使台日不得不面对主权争议,也使美国对可能引发的区域不安特别关注。据了解,美、日双方均曾与国民党主席江启臣沟通,但国民党暂时未改变七七保钓行动的计划。

石垣市于6月提案将日本称为“尖阁诸岛”的钓鱼台地籍名称从“登野城”变更为“登野城尖阁”,于22日获得市议会通过。对于主张拥有钓鱼台主权的台湾而言,此举形同挑战台湾主权,引起舆论关注。

不同于2012年日本政府将钓鱼台国有化引发外交风波,更发生台、日、中三方渔船及公务船在海上对峙、相互喷水驱赶,以及保钓人士强行登岛等激烈行动,此次台日双方显然刻意冷处理,以免影响双边关系与区域稳定。

国民党则基于一贯保钓立场,立即出面要求蔡政府采取积极反制作为,并批评台驻日代表谢长廷未能捍卫主权。江启臣更提出要求日本驻台代表道歉,以及朝野政党领袖登岛宣示主权等激烈主张。而钓鱼台所属宜兰县议员也发起保钓运动,计划在7月7日出海登岛。

该报道引述外交人士透露,为此美、日两国驻台官员先后与江启臣当面沟通,说明目前中国在东海、南海动作频繁,导致区域稳定变量增加,希望相关各方冷静因应。日方驻台高层更以具体资料说明,石垣当地渔民近来屡遭中国海警船骚扰,市政府才不得不采取行动,并无针对台湾之意。

据消息说,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藉曾公开回应,表示钓鱼台地籍更名是地方市町村议会的事,政府不发表评论。

据上报说,美日之所以希望低调平息此一争议,显然是顾忌中国相关海域“秀肌肉”的骚扰动作。据日方估算,今年4月以来,中国海警船已连续2个多月在钓鱼台海域航行,中天数为2012年“国有化风波”之后的最高纪录,预料未来中国海警将与军方合作,提高对钓鱼台海域及台湾的压力,也使得台日在此区域更须采取一致抗中的立场。

据该报道,对于美日私下沟通一事,国民党副秘书长黄奎博未证实,但表示钓鱼台只跟两岸和日本有关,美国不介入主权之争。如果AIT和交流协会跟国民党接触了,国民党会考虑他们的立场和意见,但也会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坚持而理性的态度,与台湾人民一起维护钓鱼台主权和渔权。稍晚国民党也发出通知,江启臣2日将出席“保护头城钓鱼台办公室”记者会声援宜兰。

与此同时,中国日前在全国人大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修订,纳入海警部队,人数可能高达6、70万人,直接受中央军事委员会或中国5大战区指挥。日方相关人士认为,未来若中日为钓鱼台开战,新法将允许海警与武警在东部战区指挥下共同作战,对台日均形成重大威胁,也使得台日必须共同思考反制之道。

上报说,中国海警船在今年4到6月已连续超过2个月在钓鱼台海域航行,天数为2012年“国有化风波”之后的最高纪录。

事实上,还原石垣市更改钓鱼台名称过程中的台日双方反应,石垣市长中山义隆在回复台湾政府询问时明确强调,之所以提出更名议案,是因为中国军方及海警等公务船连日频繁进出钓鱼台海域、驱离日本渔船,引发日本民众反弹,因此采取反制措施。而台湾外交部与总统府除重申钓鱼台为台湾固有领土,表达抗议立场之外,并没有其他动作,唯对于台湾渔民依台日协议在相关海域作业的权利,表示将予以保障。而对于钓鱼台争议可能触发台日关系敏感神经,日本政府发言人、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藉公开记者会回应,表示是地方市町村议会的事,政府不应发表评论。

随后在石垣市议会通过议案之后,中山义隆在第一时间立刻再于脸书与推特同步发文,表示通过议案“是为了行政事务更顺畅,希望得到台湾各位的理解”。他同时强调,议会也通过《要求松绑对于台湾的入境管制”意见书》,表达石垣市府会均希望台日永续交流。

该报道称,反观对于中国以公布钓鱼台周边50处新地名做为抗议,日本的反应则显得更大,第一时间便透过外交管道向中方提出强烈抗议。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