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泰国/新冠病毒

中泰网民骂战升至官方层面中使馆称泰人支持一中遭网民狂喷

中泰网民早前就台湾是否属于中国展开骂战,并引来香港、菲律宾和越南市民加入,而泰国旅游局呼吁网民冷静的微博贴文又惹来中国网民围怼,部分人更以不去泰国观光作威胁;及至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在脸书发帖,声称「一个中国原则是泰国政府和广大泰国人民长期坚持的既定立场,网络上的个别杂音只能反映其偏见与无知」,帖文随即引来网民热议,除了质疑中国大使馆说法的可信性,更促请对方不要把一中强加别国人民身上,又批评中国打压人民自由。

中国驻泰大使馆发言人的一中原则声明被泰国网民狂怼。
中国驻泰大使馆发言人的一中原则声明被泰国网民狂怼。 © 脸书截图
广告

而网上评论员萧若元亦建议中国不要把自己有关独立的政治正确强加别人身上,否则只会加剧反中情绪。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昨(14日)天在脸书上以《使馆发言人就近期网上涉华言论发表谈话》为题发帖,并以中、英、泰三种文字刊登,除了指责网络上的言论是个别杂音外,还指有人在网上「借机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称这种「险恶图谋绝不会得逞」。

不过,据香港和台湾媒体报道,中泰网民首轮骂战超过二百万条推文,大部分由泰国网民发出,其次是台湾、越南、菲律宾和香港,数量不少,而中国内地则只占15万,比台湾的廿多万条少。另外,发推支持泰国人的香港网民亦包括香港众志的秘书长黄之锋和创党主席罗冠聪,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在13日的评论中已不点名指责有人借机挑手水拨离间。

大使馆的帖文又强调“中泰一家亲” 是两国关系的真实写照,指双方在不同风波中互助,包括最近的武汉肺炎疫情,指「两国人民均感怀于心」,强调「病毒无国界,更没有『原罪」,呼吁同心抗疫,深信疫情过后,“中泰一家亲”将焕发更强大生机。

大使馆帖文发出15小时内,已有一万四千多则回应,近万次转发和一万多人给出表情包,当中最多人给「嘲笑」表情,其次是「赞赏」,接着是「愤怒」。

逾万个回应中,不少人质疑使馆未做调查便说广大泰国人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偏颇,质疑为何泰国人民的主流意见会由中国政府来说,又指泰国政府的立场不等于泰国人民;亦有数名网民直指,「一中」只能用在中国,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把自己的原则强加在别国人民身上,泰国人可以自由地相信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另有几个网民认为,香港和台湾都是国家,支持台港。

另外,甚多网民借机要求中国就疫情负责,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武汉肺炎原则」,又要求中国公开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真相。另有署名Eros Chang的网民指,泰国朋友会思考,不像中国人永「不思考对错,不反省,永远都是自己最正确,标准夜郎自大。」获得近百个回应。

泰国民运人士努塔(Bow NuttaaMahattana)更留言称,声明写得很差,没有响应公众表达的关注,建议大使馆更换发言人。

中泰网民骂战后果令评论人不安港评呼吁中国收敛霸道之风

大使馆发言人的帖文是回应中泰网民自11日晚起在网上的骂战,事源泰国男星Bright在女友nnevvy的帖文下留言:“你真好看,像个中国女孩。”而nnevvy回应网民时称,这是「台湾女孩」风格,引起部分网民不满。其后又有中国网民发现nnevvy曾经转发过武汉肺炎的言论,从而开始在她的社交网站上不停留言谩骂,并要求nnevvy和Bright公开道歉。泰国的粉丝随即爆发,质问「那么中国为甚么不为武汉肺炎道歉!」两国网民展开激烈对骂,泰国网民称台湾是独立国家,若台湾真是中国一部分,为什么去台湾要拿签证?泰国人去芭提雅便不需签证。

由于过往中国网民不时逼不同国家的偶像道歉,争论亦激发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地方的粉丝加入口水战,加入#nnevvy的标志作为声援。骂战其后逐渐脱轨,甚至把两地饮食文化和两国领导人也扯进内,而泰国网民的回应往往令中国网民无言以对,有传媒以「满地的玻璃碎啊」来形容中国网民表现。

而在数百万条#nnevvy的帖子中,中国网民显然处于下风,于是转到在中国流行的微博上表态,甚至扬言不去泰国旅游,让泰国人民尝尝经济受打击的日子;另有人说不翻译泰剧,以示爱国。

有见及此,泰国旅游局12日中午在微博上发帖,指「个别艺人言论不能代表国家立场,请网友们保持理智。」不过,有关帖文未能平息中国网民的愤怒,纷纷在帖文下留言,表明事件已不是艺人的问题,「是你们全民都在骂我们」,要求泰国政府叫泰国人理智一下;另有人继续扬言疫情过后也不去泰国。

而由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也在同日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各方冷静,不要让冲动毁了中泰友好。文章天对骂战表示不安,为「这场网络大战可能带来的后果感到担心」,但作者没有指出他担心的后果是什么。

在香港,经常在网上发表评论的萧若元在其节目评论事件时指出,中国把自己有关独立的政治正确强加别人身上,会「严重得罪全世界」,令反中情绪更强烈,对中国人的霸道更反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