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香港校园成了战场 法媒指出

发表时间:

今天法国主要日报的头版头条关注的焦点:由于今天是法国公立医院大罢工的日子,这主题上了大部分主要报纸的头版头条,或者头版次条。头条者如大众化报纸巴黎人报、左派的解放报及共产党的人道报,以及经济性的回声报;右翼的费加罗报也是头版,但摆在次条。费加罗报头版头条关注马克龙任期到了一半,试图避免保守主义的陷阱。今天费加罗报、十字架报、人道报、回声报或对香港局势或对中国当局打压监控维吾尔族人予以关注。

香港警察向抗议引渡法案的示威民众发射催泪弹 2019年6月12日
香港警察向抗议引渡法案的示威民众发射催泪弹 2019年6月12日 路透社
广告

今天法国各主要报纸有关中国的报导有:

右翼费加罗报整个第五页版面给了人民日报的文章,宣扬习近平11月5日在上海举办为期6天的全球中国进口博览会(CIIE)的重要讲话。

费加罗报国际版刊登一小则报导有关维吾尔族人指控中国政府关押更多的穆斯林人。报导指出13日,维吾尔活动人士指出,500个教育营和监狱 至今大部分都不为人所知;中国政府在那里拘押的少数穆斯林人,人数比外界估计的更多。

今天费加罗报经济版报导金砖五国峰会: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然后扩大纳入南非的所谓金砖五国,10年前召开第一次峰会;那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五国结合联手对抗西方国家的组织。

而金砖五国领袖的年度会晤会议周三周四在巴西首都举行,由巴西总统菠萝所纳罗担任峰会主席。报导指出,巴西如今在吸引国际石油企业上出现困难。费加罗报指出,金砖五国,这五个异质的国家,如今的利益着眼点并不完全融合。

如今中国的经济,在全球走下坡时,也远不是该组织的经济主帅了。而且金砖五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躲过了世界经济的迟缓。金砖五国应该更多彼此交易做生意,但是他们之间的贸易却无法起飞。

因为,在谴责美国实施保护主义的同时,金砖五国其实自己也在实施保护主义,特别是印度及巴西,都在保护自己的工业,免于遭到中国的竞争。

专家指出,金砖五国峰会是促进南南国家贸易的机会。例如最近举行的俄罗斯非洲峰会。

金砖五国都看好发展拓展市场。五国之间是有互补性的。例如俄罗斯善于安全产业,巴西是强大的农业国家,以及印度瞄准服务产业的发展。

金砖五国峰会,也是举行两个国家之间双边会议的好机会,例如中国与印度双边会议。印度不加入丝绸之路,也不参加亚洲太平洋贸易协议RCEP。不过专家BOILLOT也说,不必过分强调中国与印度之间冲突的程度。因为两国的元首在一个月前还进行了2天的会晤。

今天费加罗报文化版页也介绍在巴黎第三区举行的法国著名摄影师卡迪尔-布雷松基金会HCB的一项摄影作品展,同时也推出包含其150张相片的一本摄影集成作品《Henri Cartier-Bresson, Chine 1948-49/1958》;卡迪尔-布雷松在1948年11月25日被美国生活杂志派驻到北京,报导毛泽东上任前的北京最后的几天。

今天回声报的观点意见版面报导,美国总统特朗普总统对于这个华为的开战,可能是一场没有用的战争,就如同美国2003年借口伊拉克有大量摧毁性武器而发动的战争一样。特朗普此次的借口是华为的5G科技威胁美国及全世界的安全。

回声报世界版则报导中国涉嫌利用世界银行的基金,从事迫害维吾尔族人。因此世银将重新审视,降低对于他们在新疆职业学校的资金援助。

今天的人道报及十字架报,也都对香港的动荡局势有所报导。人道报指出,香港对立的双方都把地方选举置于死地。反香港特首的阵营也在立场上出现分歧。十字架报世界版指出,这三天来,香港成了一个战场。香港的大学如今成了学生与警察冲突的地点,令人想到了89天安门事件的学生抗议情景。

经过24周的动员示威,充满了暴力,许多地铁站关闭、十字路口被封锁。香港中文大学在12日与13日之间成了暴力冲突的现场。另外到了黎明破晓,镇暴警察包围了其他香港大学及浸信会大学。23岁的民主青年领袖黄之锋在推特上写,我们将不计代价护卫我们的岛屿。他说,我们会再一次证明我们有能力护卫我们的领土,我们的土地。我们绝不投降。他还说,香港政府的信用扫地,没有尊重法制国家原则。现在有迹象显示,北京政府要采取更强硬措施。

中国国家喉舌的报纸都说,解放军已经抵达现场,在有必要时,支持香港警察。

香港著名的大学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在前一晚成了抗议活动的中心。一名英语教授向法国媒体指出,香港警察不断向校园投掷一千多枚催泪弹,以及发射数百发橡胶子弹。

抗议者只能用铺路砖及手制汽油弹反击,校园成了战场。一名香港记者说,在这个学校有一个《Hong Hong Inernet Exchang》 平台,香港的99 % 社交网络是经过这个平台发送出去。所以如果这个平台被警方拿下,那香港就危险了。

香港校园的学生与警察的冲突也令人想到89六四天安门事件的学生抗议情景。军方的镇压导致至少1000人的死亡,当时英国殖民地香港人受到创伤,紧急前往援救北京的示威者。一名无政府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吴小姐说,北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压制我们,设立国家警察,而国际社会毫无反应。英国敦促香港政府与示威者达成妥协。欧盟要求各方要《克制》。但对于香港人来说,这些反应都太微弱,他们感到越来越孤立无援。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