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政治

市民街坊围堵警局显示政府与青年的民意战逐步失利

6月以来的反送中运动,撇除全民参与的百万人甚至二百万人的和平大游行之外,从开始只有青年人为主的所谓“勇武”行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渐渐蔓延到年龄的各阶层,催泪弹硝酸浓烟下有白发婆婆顶住警察前进,有行动不便老伯参加示威,到了近日甚至连工人阶层的黄大仙社区,也有街坊因为不满警察执法手段而群起包围警局,之后在天水围以及其他地区亦陆续出现类似的情况。

香港示威者集会,警方发射催泪弹 2019年8月5日
香港示威者集会,警方发射催泪弹 2019年8月5日 路透社
广告

同情以及了解青年人抗争行动的人,似乎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子或高学历的中产阶层。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翁6日凌晨在老旧的深水埗街上告诉NOW电视台的记者:“我希望青年人能够克制一点,以免给人上纲上线说他们是港独。”同一天早上,一名郭姓的老人打电话电视台的时事节目,一边哭一边说:“看到年轻人被白衣人追打,我感到非常痛心,那些人都是拿了钱的,警察和政府一点事都没有做过。”他所指的,是5日晚上有一群“白衣人”冒出北角英皇道用长棍攻打黑衣的示威青年。

林郑月娥政府似乎也察觉到光靠暴力镇压的警察来维持政权,只会逐渐失去民意的支持,她在5日的记者会上警告示威者的激烈行动已经将香港“推向危险的边缘”,是“玉石具焚”的做法。同场的财政司陈茂波亦举出一连串数字,指出香港经济因政治动荡而下滑。港府目的是企图争取中产分子的支持,而港府发言人6日凌晨发表的声明,更证明了政府似乎要扳回民意战的劣势。发言人在声明中,强调香港市民要与政府合作全力打击暴力。声明说:“我们再次呼吁所有珍惜和爱护香港的市民与特区政府共同努力,全力打击暴力、维护法治、尽快回复社会秩序。”

但事实上,政府所能够召唤出来支持政府打击它所形容的暴力行为的,迄今却只是穿上白衣的黑社会恶棍,尤其是撼动国际传媒的7月21日元朗白衣人无差别打人事件。又或者是一车一车旅游大巴从不明地点接载一群又一群只懂普通话的“香港人”,参加所谓的撑警集会。

读者遍布国际的纽约时报,特别就元朗白衣人事件,发放视频在网上供读者阅览,并且提出警告视频部分或令人感到呕心。https://www.nytimes.com/video/world/asia/100000006624535/hong-kong-protest-police-triad-investigation.html?playlistId=100000005638006®ion=video-grid&version=video-grid-thumbnail&contentCollection=Visual+Investigations&contentPlacement=1&module=featured-videos&action=click&pgType=Multimedia&eventName=video-grid-click

7月1日林郑月娥在回归酒会上致辞时,矢言逃犯条例修订一事已让她汲取教训,确保以后施政会更贴近民生、民情和民意,积极回应社会大众的所思、所想和所求,第一步便是改变政府施政风格,“变得更开放、更包容,听取民意工作要革新”。

然而林郑月娥从那天开始,却几乎进入半休假状态,私下只与建制派的自己人沟通或出席亲共社团的饭局,公开露面,则只是一次又一次谴责示威者的暴行,包括7月2日凌晨4点召开记者会强烈谴责示威者一度占领立法会,以及选择在8月5日全港大罢工当天决定“开工”召开记者会。对民主派人士在这段期间多次要求见面商讨解决目前困局,林郑一概置之不理。网媒香港01在7月6日报道,自反送中风波4月升级以来,林郑月娥至少已5次拒绝民主派、法律界等见面的要求。

林郑月娥所谓“更开放、更包容,听取民意工作要革新”的承诺,看来正如立法会民主派召集人毛孟静所说,反映了林郑月娥政府的“道德破产”。

林郑月娥的执政基础从来不依赖民意的支持,此所以不论是港大或中大的民意调查显示,她的评分都是历届特首中最差的一个,例如中大最新的民调指出,林郑整体评分32.9分,较6月下跌4.6分,较去年同期56.7分大幅下跌约24分,是林郑上任以来新低,其中25.5%高学历的受访者给予0分,然而北京对她的支持却仍是坚定如山,但如果连普通百姓平民都敢胆走上街头与警察和催泪弹对峙,这个情况恐怕连当权者也不能视之为民意的数字游戏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