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港府大力推动《逃犯条例》修订 相关争议引市民、国际关注发酵

发表时间:

围绕着由香港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出,要求审议修订现行《逃犯条例》的争论在近日仍在继续发酵。随着立法会内支持修例的建制派和反对与陆方达成司法引渡合作的民主派抗争不断,这一事件也正在得到来自西方舆论和政府的强化聚焦。

香港民众4月28日抗议港府推动修订《逃犯条例》资料图片
香港民众4月28日抗议港府推动修订《逃犯条例》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继欧盟与美国国会就香港《逃犯条例》修订动议,向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出外交照会与国会议员联署信后,英国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也与加拿大外长弗里兰(Chrystia Freeland)在5月30日共同发表英加两国联合声明,表达了对香港当局这一法律修订努力的关注。此前,来自欧盟方面的表态曾招致中国外交部的严厉批评。这一原本围绕着陆港多地的引渡修法动议,因为香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的特殊地位正在使该问题上升到国际层面。香港保安局在今年初以一起发生于去年的,香港男子陈同佳在台湾杀害其女友藏匿后潜逃回港,由于香港与台湾未曾签有引渡协议,致使该案司法程序复杂化为由,提出要重新审议并修订香港现行的《逃犯条例》,以此允许香港政府以单次个案形式,处理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移交逃犯的请求。

但由于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港府提出要以单次个案形式与其建立引渡关系的中国大陆和香港施行的是完全不同的司法系统,且两地负责司法审理的法院,提出诉讼的检察院与负责执法的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再加上香港民主派及商界担心会因修法威胁到香港的人权和法治现状,并进一步影响港内的经济和经商环境,在立法院内外围绕着《逃犯条例》修订案一事的抗争,正在演变成自2014年“雨伞运动”以来,香港市内最为备受关注的一次政治抗争。4月28日,有数万名香港民众上街向立法会进发,要求港府从立法会中撤回修订《逃犯条例》的动议,他们还将《逃犯条例》比作是“送中条例”,高呼特首林正月娥“卖港”、“特首下台”等口号。活动组织者“民间人权阵线”称,此次游行有超过13万人参加,而当地警方则表示最高峰时约有22800人参与,也是自“雨伞运动”以来港内最大规模的游行。

但民众的呼声并未能阻止港府修法的动力,在《逃犯条例》被送到立法会进行审理后,民主和建制两派议员于5月11日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相互冲撞,甚至罕见的在立法会内进行了“全武行”。冲撞中,四名议员倒地受伤,其中新民主同盟议员范国威被担架抬走,并被送去医院接受救治,民建联议员陈恒镔的臂膀受伤被缠上了纱布。事后,民主派23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批评政府拒绝聆听民意,以港人在台湾杀人后逃回香港的案子作为借口,在建制派护航下“硬推恶法”,并谴责建制派“非法成立另一法案委员会”,试图通过《逃犯条例》修订案。民主派誓言会根据议事规则全力抗争,“阻挡保皇党”通过恶法。但不久后各种迹象表明,民主派的谴责和动员也还是未能阻止港府修法的决心。曾多次出面为支持修法发声,并否认修改《逃犯条例》是针对人权问题的香港保安局长李家超20日下午通过记者会宣布,已就《逃犯条例》修法直接送交立法会大会。

他表示,当局将不再走法案委员会的既有程序,致函内委会主席李慧琼,提出6月12日在立法会大会上,对政府提交的《逃犯条例》修法议案二读审议,然后诉诸表决。由于在本届香港立法会共70个席位中,建制派占有43席的绝对优势,因此港府以加速大会审议,采取大会表决的方式力推修法,也引起了民主派和香港市民的进一步反弹。据分析人士介绍,香港各界当下对修法将带来影响的担心主要存在五大方面。它们是就香港司法独立、人权保障、新闻自由、单独关税区地位保障和营商环境的担心。就此,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曾在月初发表报告,指《逃犯条例》修订将扩大北京对香港的影响力,称会“对美国构成极大风险修订一旦通过,有机会违反《美国 - 香港政策法》”。而该法案则是自香港回归后,美国与港府维持特殊关系,在贸易、引渡、签证和关税等享有优于中国大陆待遇的保障。

而在香港司法界方面,此前被一直认为是亲建制派的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也在月初发表长达三万字的英文学术探讨文章,列举多项理由反对港府提出的条例修订方案。他提出修订草案等同与陆方订立全新的引渡形式,对逃犯权利保障却低于现有法例。陈弘毅指出,在当下香港行政长官独揽大权的情况下,将难以抗拒中央要求。此后,包括3名香港法官和12名具有影响力的商法、刑法律师代表也于29日联合表示,《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是对香港司法体系的一次重大挑战。他们称,一旦港府修法成功,商界、政界、外交界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麻烦。这些香港法律界代表强调,在香港采用的英美普通法系下,只有在引渡目的国能够保障公正审判、人道刑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引渡。而他们认为,中国内地的法律体系在这方面并不值得信赖。

另在香港的民间和教育界,截至周三傍晚已有来自超过200所市内各级别学校的校友,及在校教师参加了“反送中条例”的联署。发起联署的中学包括事件起源的,台湾杀人案死者潘晓颖的母校圣士提反书院的两名现职教师和两名校友。他们批评港府“假借公义之名强行修例”,也有来自林郑月娥母校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的校友,共同发起联署反对修法。国际方面,英加两国政府在最新声明中提出,将关注这一会影响到在香港居住的大量英国与加拿大公民、营商的信心,以及对香港的国际声誉所带来潜在影响的修法建议。声明特别提到,有关的法律修订建议可能会对《中英联合声明》所列明的权利和自由产生负面影响。声明称,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引渡安排需要符合“一国两制”,并充分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声明强调,香港政府应该提供时间考虑所有备选方案和保障措施。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31日周五记者会上回应称,我们已多次重申,香港特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既是为了解决现实个案,也是为了堵塞法律漏洞,目的是共同打击犯罪,维护法治,避免香港成为避罪天堂。他强调,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此外面对不满声音,建制派议员在30日提出就《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修补”建议,包括将可移交罪行的最高刑罚年期由原版本的3年提高至7年或以上。这一提议被港府在短短几个小时后便表态接受,并由李家超宣布官方的“修改”版本,内容几乎全盘接收建制派议员于当天上午所提出的建议。针对,建制派议员与港府的这一“内部互动”,立法会民主派则讥讽为“扯猫尾”(指在事先互有默契下的演出)。他们还批评称,建制派此番提出的修补内容只属“小修小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