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新书:周恩来有断袖分桃癖

温文尔雅的解放军创办人之一兼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被指是一直未「出柜」的同性恋政治家,与小他两岁的南开中学同学李福景有「非同寻常」的感情。揭露此事的作者蔡咏梅估计,由于此书可能对周恩来的光辉形象有损,预料会被中国打入禁书之列。

广告

当过杂志编辑的蔡咏梅,花三年时间研究周恩来的日本留学日记及其他公开资料后,揭开这位中共革命领袖的性倾向秘密,写成今天出版的《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她解释,有关资料均属公开,备受忽略,可能是因为老一派的学者根本没有把相关资料联想到同性恋去。她笑言,自己也是由中国到香港后,才对同性恋多了认识。而长期研究周恩来的党史专家高文谦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说,对周恩来性倾向的揣测,向有听闻,但由于文献档案中没有太多相关信息,很难确定。

蔡咏梅指出,未曾传出绯闻的周恩来,其实就是讨厌异性婚姻,以周1918年的旅日日记为例,周便在日记中一再表示对两性婚姻的厌恶,不愿意结婚,在当年2月9日的日记上更明言:「我想人生在世,恋爱是一种事;夫妻又是一种事。恋爱是由情生出来的。不分男女,不分万物,凡一方面发出情来,那一方能感应的,这就可以算作恋爱。…至于夫妻,那纯粹为组织家庭,传流人种的关系」。

周恩来未为妻子写下思念之情,两人更一直膝下尤虚,但对低他两级的南开中学同学李福景却梦萦魂牵,他曾在南开中学校刊中提到,每天一看到这位学弟,就化愁为喜,可以促膝长谈竟日,几乎达到不可一日无君的境地。难怪当他得悉这位他以“爱友”、“吾慧弟”(李福景字新慧,故称慧弟)来称呼的李福景投考香港大学,不来日本与他一同留学时,大受打击,在日记中流露悲凄之情:「每当月夕风晨、雨窗花前,吾心之念念吾家,想吾慧弟,尤难受也!」,「月夜凄凉,宛如旧日,回想前情,心焉怆恻矣!」

蔡咏梅又指出,周恩来翌年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就读港大一年级的李福景放弃香港学业,与周恩来一道用法国勤工俭学名义前往英国留学,但因无法获取北洋政府官费留学生资格,被迫回到法国,「走投无路」下,投身共产革命。

性倾向令周恩来惧怕毛泽东

至于周于1925年与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邓颖超的婚姻,蔡咏梅认为,那是为了掩饰当时已有少将军衔的周恩来的性倾向,也是一场政治婚姻,因为邓当年已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事实上,两人并无感情。

由于这一「缺点」,周恩来对毛泽东甚是惧怕,蔡咏梅向本台表示,夫妻关系在当时也不会公开谈论,所以中共八大样板戏都没有描述,遑论同性恋!周这性倾向,自然成了毛的有力箝制工具,而周面对的性压抑,亦影响了他其它决定。

她续称,周恩来可说是中共目下唯一一个偶像,在中共史上,展现的是光辉革命形象,既是一生为公,又不近女色,与邓颖超更是模范夫妻,虽然同性恋近年在中国已可公开谈论,但中国人对同性恋可能有不同看法,她这本书出来,会对周的偶像形象有损,相信会成中国禁书。但她补充,此书自昨(29日)午在推特公开后,至今未收到异常信息。

终年78岁的周恩来,是中国主要党国领导人之一,被中共称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留学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有份领导两次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中国成立后,出任首任总理、政协主席、中共副主席等职,一直至1976年1月8日逝世。在1949年至1958年期间,更兼任外交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等重要职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