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陈破空谈台湾版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国人》

发表时间:

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机会走出国门,留学、移民,或者旅游、观光,但中国人给世界的总体印象似乎不佳。就在同种同文的台湾和香港,中国大陆人似乎也没有得到好评。

广告

旅居美国的中国作家、政论家陈破空先生为此写作了一本著作《不受欢迎的中国人》,在香港上市后,半年多时间里,已经三次再版。近日,陈破空先生又在台湾出版了这本书的台湾版,书名改为《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国人》,颇受台湾读者期待。就在深受读者欢迎的这部著作在台湾发行之际,陈破空先生接受了本台的采访。

法广:首先想请你谈谈,台湾版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台湾版的书名与香港版不同?内容上,又有什么区别?

陈破空:我写中国人的这本书,首先是在去年11月,在日本出了日本版。今年春节前后,香港开放出版社出版了香港版,书名叫《不受欢迎的中国人》。因为在香港的书,台湾读者一得知,但是香港和台湾两地,有一个市场的问题。就是香港的书进台湾并不容易。因为有很多关税、运费等问题。台湾的书进香港相对比较容易,香港是自由港。所以这个原因,台湾读者感到很不方便邮购。因此台湾这边出版社就有意要出台湾版。这就是大概的由来。而台湾读者的需求跟香港或者中国读者的需求有所不同。因为台湾有他们的很多情况,希望跟台湾人和中国人做一个对比。

为什么会改书名呢?原因是出版社的建议。书名想改得中性一些,叫《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国人》;因为他们觉得,不要说其他国家不了解,台湾人也常常感觉到他们对中国人、中国大陆人不太了解。另外中性一点,也是想说,因为台湾现在正面临大选,2016年的总统大选正在白热化的竞选阶段,也希望不会构成一些误会。比如说,激发一些族群的争议。因为我们所理解的中国人,我们就理解成是大陆中国人,或者最近几十年从中国出来的这些中国人。但在台湾呢,他们还有他们一些具体的理解。比如他们把1949年之前去的大陆人都叫做台湾人。1949年之后去的,他们有时会把他们叫中国人。事实上,在我们看来都是台湾人。所以也考虑到这方面对人群定义的差别。后来就把这本书改名为《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国人》。在我个人来讲,不仅提供给台湾人、也希望这本书提供给中国人、大陆中国人、尤其是去台湾旅游的大陆游客,他们叫“陆客”。

法广:我知道,香港版《不受欢迎的中国人》今年内已经三次印刷,在香港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你这本书为什么能受到如此青睐?

陈破空:是的,我也感到比较惊奇。因为出版社方面告诉我说,香港的书市在去年到今年下降了60%。原因就是因为大陆那边现在封关封得很紧。习近平上台以后,对意识形态控制很紧。本来中国很多内地人去香港都有带书回去的习惯,尤其带禁书,送给亲朋好友。但是他们带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香港的书市受中资机构的控制,三大批发商都是来自于中资机构,都是来自于共产党背景的。相对来说,比较不符合中共主流意识形态的书,在香港就受到挤压、排斥,市场就在缩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书出来之后,就没有想到在二月份到十月底三次再版、三次印刷。就算得上是一本畅销书。后来我了解到,不仅香港本地人很喜欢这本书,而且路过、经过香港的一些中国人也都很想看这本书,他们也都觉得很好奇。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现在在世界上印象不太佳,尤其中国游客。所以他们来往于各大洲、各国,经过香港时他们也都想买这本书去看一看,比如经过香港去了美国、欧洲,有的经过香港去了非洲、去了澳大利亚。我们也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他们都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因为书中写得都是事实。尽管是中国人看上去书名不太爽。但是看了书中所写内容,也都觉得很受启发。所以这就是可能这本书卖得比较好、畅销的原因吧。

法广:你在书中说:两岸三地“同种同文不同质”,依你的观察,台湾人、香港人和中国人,有哪些不同?三地华人都有共同的中华文化作为背景,但他们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中国大陆人的国民性和弊端,在香港人和台湾人身上是否完全没有痕迹?

陈破空:我想中华文化的确是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一个共同背景。但是我也常常去台湾。我观察的一个现象是:我发现台湾人,如果讲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精髓却是在台湾、而不是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反而把自己的传统丢得差不多了。我书中有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大陆人既丢失了传统、又落后于现代,又脱落于现代。台湾呢,它把像中国传统中的仁义礼致信、礼仪廉耻都保持得很好。台湾人很有乡土味、很有人情味。为人都很厚道、有诚信。与中国大陆人相比,有很大地差别。

那么香港人呢,由于英国的统治、由于西化,香港社会相当地现代化。它不仅有独立的司法,自由的新闻,而且人的素质的确很高。他们在行为、思考方式上,都非常有修养、有教养。就好像占中运动。发起占中运动的这一方,他们上街游行,一个垃圾都不仍。而且还坚持垃圾分类。他们走过的地方都干干净净。但是反过来,被大陆支持的这方反占中人却丢了一地的垃圾。香蕉皮、水瓶子、甚至手上的小红旗,都丢了一地。这种素质对比非常大。中国大陆人都知道,我这本书也强调,是制度下的一种牺牲品,是受制度的影响。因为像政府行为,有这种谎言治国、网络窃密、还有不择手段的盗版知识产权。民间就相应的有些行为,像唯利是图、制造黑心食品、假冒伪劣产品。所以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想中国大陆人目前的素质不佳,主要是制度下的产物。跟台湾和香港有不同的制度。所以我在书中强调:如果中国一旦变成一个民主和法制的正常国家,发生了制度变革,我相信中国人的国民素质会向正向发展。今天的台湾人和香港人就是一个明确的示范。

那具体说台湾人和香港人是不是都没有中国人的特色呢,我说呢他有一些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特色。我在书中提到台湾人国民性的双重性。就是他的优良的一面和不良的一面。优良的一面就是可以找到,台湾人自己独特的东西。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和自己传下来的一些。不良的一面,带有很多中国的一些过去制度文化的痕迹。香港人在西化的同时,香港现在也经受了大陆文化的一些冲击,也有人在感叹:香港今天的世风也在下降。社会风气也在下降。可以感觉到:不是中国在香港化、不是内地在香港化,而是香港在内地化。对香港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感慨。所以说完全没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还是有的。

我想这本书值得大陆人反省,也值得台湾人和香港人对照。

法广:各类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和香港人都不愿做中国人,他们的身份认同就是台湾人或香港人,这是为什么?而大陆人呢?他们究竟想不想做中国人?他们中,有多大比例会以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陈破空:像台湾去年发生过太阳花学运、今年又发生了反课纲运动,台湾的各项民调都显示:台湾人的身份认同越来越感到他们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年轻人更是如此。香港那边呢,去年的占中运动和雨伞运动,也提出了明确的这种身份认同。在他们的民意调查中,香港的身份认同也都是 “香港人”甚至出现了 “港独”这样的概念。我想这些概念,除了中国大陆人可能会感到不高兴,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事实是怎么构成的,那就是因为中国大陆在政治上没有变化、甚至继续集权、专制、独裁所造成的这种港台的反感。加上中国政府的政策、对香港和台湾打压,给人一个好像是恶霸的面目。所以这都是一些外在因素。除了他们本地、本土化的运动和对本土的认同以外。事实上如果我们要去责怪说,台湾人、香港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做中国人,那么我们也可以责怪中国人自己。其实中国人想不想做中国人呢?我们看首先一些中国的官员、党员。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家属、子女、财产,尽量地往国外转移。中国的富豪也是这样,大量地移民。这些官员在国内宁愿做裸官,商人宁愿做裸商,然后等到自己捞足、赚饱后,也都要拔足开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普通中国人呢,也都是想尽办法出国。

所以习近平讲“中国梦”,其实我看到“中国梦”实际上是一个“移民梦”;而“移民梦”最终并不是去像朝鲜、古巴或者越南这些共产主义同类,包括官员、党员去的这些移民国家也都是美国或者西方国家,这就形成一个反讽;就是所谓“中国梦” 就是“移民梦”,而“移民梦”最终又变成了“美国梦”。所以真正老百姓的“中国梦”就是“美国梦”,要像美国人那样过日子。我们看到中美关系在政治上非常紧绷,中日关系政府之间也很紧绷。但是民间却非常热络。大量民众涌向美国、涌向日本、涌向欧洲这些国家。所以这就给台湾和香港人一些想法,人家就可以说,既然中国的官员都不想做中国人,那你为什么要要求普通的中国人?既然中国人都不想做中国人,你为什么要求台湾人和香港人去做中国人?所以最终的根子还是在中国,在北京。只有中国发生了制度变革,中国变成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人权的正常国家,经济也欣欣向荣,我想这样子才有可能对台湾和香港构成一定的吸引力,否则的话根本谈不上所谓的统一或者大一统的观念。现在北京所作的,都是把台湾和香港越逼越远,越走越远。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
网购信息: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5043?loc=P_002_012

--

https://www.facebook.com/nycchenpokong
https://twitter.com/chenpokong
www.chenpokong.com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