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中美双方来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边沿

发表时间:

南中国海情势风云突变,日前美国“拉森号”神盾驱逐舰进入中国声称拥有的渚碧礁和美济礁海域巡航,中共海军派出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各一艘监视尾随,中共外交部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又一轮风波出现在中美关系,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近期中美关系的分析评论。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广告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称:“中美军舰这次在南海的过招,举世瞩目;但除了机舰的来来去去,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双方的政治决策思维。”“中国大陆的反应,相关发言主要由外交系统负责,而非军方主导。外交部除奉劝美方要三思而后行,勿轻举妄动,并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博卡斯表达抗议,大陆驻美大使也接受媒体访问批评美国当局。尤其,美舰示威时机正值中共的‘五中全会’,会中可能调整解放军高层人事,为避免节外生枝,北京当局也刻意低调处理,所有强硬的言论都暂时消音,媒体只报导,要评论也只能引用官方认可的论调。”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美国藉军力优势,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挑衅中国,以南海争议的性质,中国若忍气吞声,有可能后患无穷。首先是其它主权声索国将倍加挟美自重,在南海更肆无忌惮地侵夺中国的权益;其次是美国一朝得手,日后更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对中国的挤压将是不可承受之重。论军事硬实力,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若单以军力抗衡,对中国风险极高;不过,中国也有鹰派,他们的能量会否催动北京尝试军事冒险,值得密切关注。” “1995、1996年两次台海危机,美国出动航母战斗群震慑中国;经此‘屈辱’,激发北京投入资源,实行全面军事现代化,建造航空母舰也是此际下的决心。”“今次南海事件,势将使北京更加认识到强军的必要和重要。另外,美国这么一搞,使中国在南海更无退路,为了突破捱打局面,在控制岛礁建设防御性军事设施,看来是无可避免了。”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对中方来说,这次美方行动让北京很难吞下这枚‘苦果’。”“尽管中国现在还没有足够军事实力与美国争雄;但北京在其它领域还有一些选项可与美国周旋。第一,中国透过经济手段拉拢南韩、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等美国盟邦,试图以优势经济实力,改变军事上的劣势。第二,习近平将在11月初访问越南,并携带重礼,以向周边国家展示,未曾介入美中南海冲突的国家,也会得到北京的回馈,树立‘楷模’。第三,中国或许无力与美国对抗,但却可在许多其它领域或国际议题不与美国合作,让美国逐渐尝到苦果。”

香港《信报》的社论称: “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飞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把一个相当诘屈聱牙的概念向世人介绍开来,他说道,中美关系发展要防止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两国的军舰同时在南海游弋,国际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两个大块头会不会一言不合擦枪走火?”“中美双方的而且确来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边沿,日后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可能性,要么两国领袖忠于自己口中的和平理念,建立互相尊重的游戏规则,避免真的堕进万劫不复的陷阱,要么各不相让,罔顾国计民生,在陷阱周围卷起更大的漩涡。”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社论称:“地缘政治博弈最终的主导因素还是实力。中国的崛起已经是越来越明白的事实。随着其国力的壮大,中国对其周边的安全格局定然有独立的见解和安排。作为本区域传统的大国,中国在保障区域秩序方面,有着漫长的历史经验。这个角色自19世纪被列强短暂取代后,或将在本世纪恢复原貌。相应而言,如何再度扮演好这个角色,获得区域国家的认同,不啻是中国未来最重大的外交挑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