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中企馆副馆长黄耀诚:希望“中国种子”撒播世界

发表时间:

中国在本次米兰世博展览会设立了三个馆,包括中国馆、中国企业联合馆以及万科馆,米兰世博的主题是粮食和食品,是如何滋养过分使用的地球,是如何应对未来地球上九十亿人面临的生存挑战。中国馆如何体现这一主题,尤其雄心勃勃试图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如何理解本次世博会体现的绿色理念?曾参与主办上海世博会的中企馆副馆长黄耀诚先生在中企馆对我们表示,中国企业首次以这种形式在欧洲亮相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

特别专题
特别专题
广告

法广:中国在米兰的展馆包括中国馆、中国企业联合馆以及万科馆。中国馆规模已经很大,为什么还要设立一个中国企业联合馆?

黄耀诚:我们考虑的是,中国要实行“一带一路”的战略,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能够跟世界优秀的企业、实力强大的企业进行洽谈、对话、对接,所以我们想建立一个中国企业联合馆,参加者包括中央企业,地方企业,以及民企。我们想通过这一开放的平台,希望中国企业与欧洲企业、与意大利企业合作,这是我们的初衷。中企馆所表现的是“三加一”:上天、入地、下海。再加上一个衣食住行,医疗民生。我们就按照这个设计理念把企业组合起来。然后第一次在欧洲亮相。效果也是蛮好的。

法广:中企馆是如何解释、如何体现米兰世博提出的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这一主题的,如何理解这样一个以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方面的挑战的这样一个思路?

黄耀诚:我们中企馆所要展示的,第一就是环保和生态,第二个是用科技创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展出衣食住行的理由。我们同时也感到粮食安全的问题,我们专门设有一个平台。并由中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担任我们中企馆的形象大使。他的水稻杂交已经超过每亩一千一百公斤,他很欣慰地承担了中企馆形象大使的任务,他曾经题过词,“中国种子改变世界”。我们中企馆的主题就是“中国种子”,为什么呢?第一,种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第二我们也把企业比作种子,希望它们能够在世界各地播撒种子,让中国企业成长发展。这跟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吻合的。

法广:你们开展以来,在跟世界的接触中,跟世界其它企业比起来,感觉到有没有什么差距?或者感觉到你们是超前的?你们学到了什么?或者你们是在向外展示你们的优势?

黄耀诚:在一个多月的展览中,我们有了三十多场的对接,交流和活动。爱尔兰馆和阿联酋馆的馆长到我们馆看到“双飞”,表示回去以后把我们的商飞的实验推广到他们国内去。我们也跟意大利的十来个省市社区签订了一个框架性合作协议。前两天,中国国内商业服装业的代表来了后,我们利用这个平台,请来米兰服装业及商界的代表与他们进行对接。其中有三家表示,他们要去上海投资开店。他们不久后将访问上海。

法广:意大利馆的建筑很特别,引起不少注意。被称为“吸霾建筑”,中国北京等好多城市雾霾严重,影响健康。中国企业馆是否从意大利的吸霾馆得到某些启示?

黄耀诚:这个我不太清楚,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

法广:您参与主办过上海世博会,对这次米兰世博会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黄耀诚:我感觉这次世博会应该说非常亮丽。首先,整个世博会园区,就是一个美食的园区。让人们在参观中享受一种快乐,享受一种美食的陶醉;第二个,我感到有些馆,他们的创意,他们的理念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哈萨克馆,2017年他们要办世博会,这次展出,他们布展,宣传效果都非常好。阿联酋馆一个三D影片也拍摄得比较好。委内瑞拉馆,有一个多媒体全息摄影,感觉互动性很强。当然,意大利馆、日本馆、德国馆,包括科威特馆,看了以后,感觉到他们对于环保的注重,对于如何解决人类的存在的共性问题,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诠释。我们上海也办过世博会,看了这个世博会,感到每一次都看到了一个社会的进步,也看到了一个社会的创新在世博会上的表现。

法广:您刚才提到上海世博,你们都曾参与主办,五年后,你们从上海世博来到米兰世博,您有何特别的观感?

黄耀诚:第一个就是对世博的情结更加深了,因为我们办过世博。第二,通过米兰世博会,我们看到了文明在不断地进步。第三,米兰世博会在组织安全上还是非常有序。我们上海世博会,当时担心人太多,组织方面是不是能够应对,所以考虑了很多预案。米兰世博会看起来好像很平静,观众也有序,但是我感到整个的组织工作是非常有序,有条不紊。我感到这将是今后组织大活动的一个基本的经验。而且我也看到了各个国家,小国也好大国也好,都把自己国家的特色,特点能够表现出来。我们上海世博会是“不出国门,浏览世界”,米兰世博会呢,这里有世界各地的人来观看,每个人都是欢声笑语,在这个世博会上,我感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我们馆也办过上海五百人旗袍秀,上海的世博玫瑰婚典等等 。文化的交流就融合在整个展馆的展示当中。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