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世界报

大国舞台面对中俄挑战束手无策

发表时间:

美洲话题在周日的法国《世界报》国际版占据了大版篇幅。主题有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呼之欲出的总统选举参选决定、正在巴拿马举行美洲峰会上奥巴马与劳尔•卡斯特罗的会晤以及巴西反对派推动弹劾总统罗塞夫的努力。该报关注的其他国际话题还有匈牙利极右翼政党试图改变形象的努力、乌克兰议会近期为抹消苏维埃时期历史印记而通过的法案,等等。该报也发表专栏文章,分析欧美国家面对俄罗斯与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努力表现出的茫然。在国内新闻版,该报重点报道了国民议会4月13日起讨论的新情报法草案的相关内容与争议。

法国世界报
法国世界报
广告

 欧美阵营面对俄罗斯与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努力表现得束手无策。这是《世界报》记者Sylvie Kauffmann在其专栏文章中表达的观点。这篇文章以“大国舞台上的慌乱”(Panique dans la cour des grands)为题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各自以不同方式,挑战国际格局。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要拒绝单极世界。西方阵营茫然无措,难以应对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双重挑战。文章引用一名德国高级官员的发明,将来自俄罗斯的挑战称作是“败者的挑战”,将来自中国的挑战称作是“胜者的挑战”,指出“败者的挑战”是冷战中的失败与“俄罗斯世界”政治理念在普京治下成熟的双重产物。1989年东欧阵营的解体使得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不再是冷战结束时的格局。西方国家将这种新的格局视作既成事实,俄罗斯则不能接受他认为应当是“俄罗斯世界”成员的乌克兰与西方亲善,于是以武力重划边界,将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强加于其邻国。

中国的做法完全不同。中国的战略虽然也是要确立大国地位,但俄罗斯是地缘政治思维,中国是地缘经济思维。起初,中国的这种策略好像并不破坏国际格局,恰恰相反,种种迹象显示中国要融入现有格局。但既然融入,就会要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待遇,而中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习近平要求的不是“中华世界”,而是“中国梦”。问题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与欧美不可同日而语,而中国正在挑战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而且,与“中国梦”相伴而行的是中国军力建设以及令亚洲邻国不安的南海政策的不透明。大国舞台上,人们因此对这个腰包鼓鼓、面带微笑、但意图不明的新来者心怀疑虑。

中国如何面对这种局面呢?这篇文章写道:因为始终拿不到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钥匙,中国开始质疑其运作模式,甚至决定另起炉灶。中国要改变的不是冷战后的格局,而是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体系。于是就有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此前的金砖国家银行。

这篇文章继续写道:西方国家面对来自中俄的双重挑战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这两个国家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是专制体制。但面对俄罗斯,西方阵营保持了一致,尽管会有分歧,但关键时刻,大家全部归队;而面对中国,则是一片混乱,美国的盟友争先恐后加入亚投行,既不顾美国的反对,也不在意未来的银行如何管理和运作,美国只好独自消化这次惨痛的挫折。对于中国来说,此举可谓神来之笔,而西方则惨痛地发现,无论是面对“中国梦”,还是面对“俄罗斯世界”,他们都束手无策。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预计周日宣布参加下届总统大选的决定。《世界报》驻华盛顿记者的文章称她是民主党的“当然”人选,不仅因为她人气正旺,甚至好于2008年她首次参选时的水平,而且目前民主党内尚无其他人宣布参选。不过,文章也指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纲领一无所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