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踩踏事件釜底抽薪之计唯有"总量管制"

发表时间:

●今年元旦前一天晚上,就在跨年的时刻,上海外滩因为人潮拥挤,不幸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的惨剧,隔海的台湾民众怎样看待这个事件?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广告

由于死伤者当中,有三位台湾前往上海出差的女性,事发之后,海基会、海协会立即展开连络和协助,各方面都算周全,这是两岸交流合作制度化的一面,应该受到肯定。可是,这件悲剧也高度震撼了台湾各界,报纸都在头版大篇幅报导,因为这分明是给台湾的警惕,台湾每年跨年活动也非常疯狂,尤其是台北市政府广场周边,101大楼附近,去年还八九十万人,今年破纪录冲到118万人,要知道,全台北市只有两百多万人口,因此,今年跨年时刻,人潮高度聚集的现象,可以说已经到达历史的顶点。

当然,上海这次发生意外,主要原因是,那是一个登上观景平台的阶梯,本来就潜藏风险,加上缺乏控管,悲剧必然发生。台北市政府周边情况稍好一点,都是广场和宽阔的马路。唯一有阶梯的就是进入地铁的阶梯,所幸这些年来,市政府都严格管控,散场搭地铁的人潮,一律被阻挡在地面上的入口等待,等到底下月台上的群众被密集的列车疏散了,才再放一批人下去。这项措施确保了月台上群众的安全。

可是,即使在开阔的广场上,人太多也有风险。记者曾为采访,亲自进入人潮里面,越里面越拥挤,大家肩靠着肩站着,动也不能动,突然一个焰火的余烬往人群中掉落,人群本能地移动避开,当人群集体移动时,个人就像漂浮在大海里,大浪往哪里移,你就只能不由自主地往那里移,还要注意脚底下,千万不能跌倒。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之后,台北市政府特别出面说明紧急通道、医护站等安全措施,但那都是正常状况下有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造成惊恐时,谁也没辙,两岸政府都应该预做规划,恐怕只有「总量管制」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今年元旦,马英九在中枢纪念开国的典礼上致词时,提到两岸关系,马英九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新的说法吗?

马英九提到,这些年,他在施政上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目的是和平。过去六年多来努力的成果,证明这样一条追求和平的路线是正确的。此外马英九也重申会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的后续经贸协商,推动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等等,大体来说,都是既定路线,并没有改变。我想听友也可以看得出来,马英九两岸交流政策的成果是谁在踩煞车,往后拽,眼见马英九在这方面的历史地位即将稳固,民进党已经铁了心,要在立法院里,紧抓住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和两岸服贸协议,也就是说,马英九如果在内政上无法说服民进党让步,他在两岸政策上的成就也将被削弱,因此,2015年元旦祝词里,特别提到「只要有利于政局缓和,愿意促成朝野任何形式的对话与合作;只要有利于人民,对于各种型态的国是会议,不限议题,他都乐观其成」。国民党内的解释是,马英九将会去参加民进党主导的国是会议。因此马英九这番话被在野党解读为让步,而且表示肯定。

但目前民进党推动的所谓国是会议,主要焦点是国会改革、宪政改革、公民权的参与等等。也就是说,马英九虽然拥有执政权,但因民进党的顽强抵制,导致无法充分主导政局,加上地方选举的失利,可能要对民进党大幅让步了。后续情况,值得关心两岸情势的听友密切观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