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占中”满月后 香港能否迎来“光辉岁月”?

发表时间:

香港争取真普选的占中运动今天届满一个月,法新社发自当地的电稿称,学生与泛民派人士发起纪念活动,他们号召抗议者今晚到金钟集会以保持运动的活力与斗志,并呼吁香港市民在当地时间17点57分默哀87秒,以纪念928那天因警方以87枚催泪瓦斯和胡椒弹去感受伤者。法新社说,那一幅画面从发生的当时到今天都深深震撼了香港与全球观众的心灵,香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也从此开启。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一个月来,数万名香港市民展示支持公民抗命运动的意志和耐力,不愿意接受北京中央政府越来越严格的“一国两制”管治,某种程度而言,让香港成為眾所瞩目的“中国模式”和“民主普世价值”的角力场。另一方面,双方复杂多变的拉锯对抗,如同坐过山车,上上下下,时缓时急,彼此都难以掌控情势演变,也未能预料交通要道会成為示威者的露宿营地。而北京的底线,据纽约时报披露,不会在APEC召开前清场,以免给外国媒体操作的空间。

时至今日,大家不禁众口同声地问道:历经最近所谓的广场公投的大转折之后,占中运动陷入进退维谷困境,接下来要如何走下去?而这不仅仅关乎本次运动成败,也涉及整个香港民主的前景。

我们知道,占领运动发端于占领中环,虽说云占中三子策划了约一年半的时间,但运动之诞生与扩大乃由偶然因素促成。因为占领运动从一开始,就跳出占中原本的规划。从中外界是看到了香港市民的自发热情,不过,这种自发性也造成后来运动在行动上团结一致的困难度。

占中三子戴耀廷和学联秘书长周永康上周提出举行全港公投,想给渐露疲态的运动注射一强心剂,但,星岛日报社评却指出,这一“救亡”招数比其政治诉求更加不切实际,可见学联与占中三子在目前困局下,可打的牌已愈来愈少了。

据本台香港特约记者甄树基报道,今天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在家睡觉的占中3名发起人首次回家休息,戴耀廷和陈健民并决定回校复教。他们表示,之后会“编班”留守,不会每天晚上留在占领区,占中秘书处一些成员也开始恢复上班。不过,戴耀廷强调说,这不意味着退场,他和陈健民两人除了必要的教学之外,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广场与其他占领人士一起。

同时,陈健民重申这不是退场,也完全没有退的决定,他与戴耀廷和朱耀明3人会继续参与多方会议讨论运动前路。据悉,戴耀廷是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而陈健民则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针对有人指陈健民及戴耀廷复教是背叛运动,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不表认同,他指学民思潮的成员早于几个星期前也有人复课。

至于学生那方,在呼吁“见好就收”的压力不断之下,学联秘书长周永康说,他不相信占领行动如六四事件般流血收场,因为这会损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传媒监察在香港亦仍然有效。据悉,周永康此言是在回应王丹早前致给学联的一封公开信。在这封信中,王丹表示虽然学联的行动已经产生了对香港命运意义重大的效果,但应当有失败的思想准备。

甄树基报道指出,周永康亦提到占中运动转型的几种可能。例如:考虑推动罢工罢市和罢课,或将抗争思想扩展至社区。但他强调最切实可行的退场方法,还是要看港府如何回应。周永康还说,整场运动的最大压力,来自不同团体对学生的期望悬殊,形容学生以往只是打前锋,由和平占中作支援,但现时已需要参与决策,研究推展运动向前迈进。

最后,我们再以黄家驹向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曼德拉致敬的《光辉岁月》歌曲中的“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拥抱自由,一生经过傍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这六句箴言与香港市民分享,思考前程出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