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马拉拉与萨蒂亚尔希获诺贝尔和平奖―全球儿童的胜利

发表时间: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曾遭枪击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印度人权活动家萨蒂亚尔希。诺贝尔和平奖被视为是对人类道德精神的最高奖励,从这点讲,两人实至名归。值此机会,一些人权组织也提醒大家不要忘了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不要忘了他至今被关押在中国北方的一座监狱。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诺贝尔和平奖往往引发争议,往往引发与诺奖得主所在国的冲突,尤其涉及人权的时候,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不过,马拉拉和萨蒂亚尔希获奖,却得到一致的赞声。不少政治领袖和国际组织认为他俩获奖的日子是“全球儿童的好日子”。

周五刚刚获奖的萨蒂亚尔希曾发起“全球取缔童工大游行”,他为争取儿童人权作出重大努力。而今年17岁的马拉拉人小名声大,可以说全世界都知道,去年她就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大热门。马拉拉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声完全归功于她的勇气。几年前,她还很小的时候,在一个偏僻的巴基斯坦山区,就为女孩子能受教育四处奔走。马拉拉的努力引起塔利班的仇视,2012年她遭到塔利班枪击,所幸最终康复。这些年,马拉拉始终不渝,为儿童受教育大声呼吁,到处奔走。马拉拉就这样成为勇气、善良和战胜愚昧的象征。

马拉拉和萨蒂亚尔希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全球性的儿童保护,尤其是儿童保护问题严重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和南亚地区,意义更为重大。

周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他们两位是全球为儿童服务的冠军,而儿童是本届诺奖的真正得主。潘基文还说,马拉拉手中拿着一本书读,这正是塔利班恐怖分子最害怕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赞,17岁的马拉拉以她的热情和坚定激励着全世界很多的人。奥巴马还说,马拉拉和萨蒂亚尔希荣获和平奖是所有为争取人类尊严而奋斗者的胜利。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也称赞目前生活在伦敦的马拉拉让巴基斯坦男人和女人充满了骄傲。年龄最大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前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写道:马拉拉,你战胜了那些想堵住你的嘴的家伙,你的胜利是和平的胜利。法国总统奥朗德称赞马拉拉为争取女孩受教育的巨大勇气。

诺贝尔和平奖创立之初,初衷就是要奖励那些“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人”,可是,诺贝尔和平奖有时候让一些人,让一些政府寝食不安,有时刚刚宣布获奖者的名单,争议就接踵而来。

20年前,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及外交部长佩雷斯。以鼓励巴以终于签署了奥斯陆和平协议,可是刚刚签订的协议墨迹未干,效果仍未彰显,就让三人分享了一个和平奖,在当时就引起相当争议。而三个人得一个和平奖,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次。

有时,诺贝尔和平奖有时颁发给那些为人权而奋斗的人士,但这时往往会与所在国发生冲突。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达赖喇嘛获奖后,中国在国际上处处设法阻碍他去别国访问。最近的例子,中国迫使南非政府拒绝给达赖喇嘛签证,致使达赖喇嘛无法参加在南非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大会,为了抗议,组织者决定暂时取消这场大会。

中国尤其不能忍受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2010年度的和平奖颁发给了刘晓波。刘晓波至今被关押在中国北方的一座监狱。中方为了表示不满,冻结了与挪威政府的关系,据说,自那以后,挪威驻北京大使无事可做,每天打网球,成了网球好手。不过,奥斯陆与北京的关系目前似乎在改善。

诺贝尔和平奖有时引起的争议倒和人权无关,但引发的国际批评不亚于前者。最受批评的是200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该奖颁发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当时奥巴马刚担任总统不久,毫无建树。有人批评说,评委们可能急于把他们的期待变成现实。对于奥巴马的批评主要的理由是他刚刚上任,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做。

有时一些本应获得这一最高道德奖的人也有被完全遗忘的情况,你可以说,该奖一年只有一次,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远远超过应得奖的人数,有遗漏在所难免。不过,有些遗忘很难得到宽恕,最大的遗忘要属圣雄甘地。这位非暴力和印度独立的英雄没有得到诺贝尔和平奖。不过,诺贝尔奖和平委员会在1979年把该年度和平奖颁发给修女德雷莎。并借此对遗忘了圣雄甘地表示道歉。

不过,多数观察家同意,诺贝尔和平奖有时会引起争议,但大体上体现了一个时期甚或一个时代的道德水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