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两专家称水电站导致云川连串地震惟当局指说法“不科学”

英国权威的科学学术杂志《自然》日前刊登一篇引用中国学者范晓的数据称,触发早前鲁甸地震的,可能是长江上游的两座水电站。事实上,支持这个理论的,除了本身是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的范晓,还有横断山研究会会长、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杨勇。但对于这个说法,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认为“不科学”。

广告

范晓和杨勇都是加拿大地质研究河流研究组织Probe International(下坚称PI)的撰文专家,他们引用数据所达成的上述论点,引起《自然》杂志的注意。

范晓在今年2月在PI撰文称,云南金平水电站一号的运作与一连串的地震有关,范晓根据中国地震信息的数据肯定认为,2013年11月22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交界发生的3.4级地震,并非是自然板块移动或个别事件,而是与水电站有关,他甚至预测未来还将出现“更具摧毁性的地震”。

从事研究青藏高原30年的杨勇,今年8月底在PI撰文指出,8月3日云南昭通发生导致接近600人死亡的6.3级地震,与金沙江沿江大肆盖建水电站的活动有关。

《自然》杂志9月11日刊发文章说,自8月3日鲁甸发生地震后,“中国媒体和博客开始怀疑这次6.5级地震与长江上游两座巨型水库蓄水有关。现在,一位地质学家称,他有数据显示,这两者之间存在可能的联系。”

这位专家就是上述的范晓。自然杂志称,范晓的分析是基于原始地震数据  也是仅有的公开数据。“联系是假设性的,但这是重要的可能性。”

根据范晓提供的地震数据(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2012年末,小型地震增多并一直持续到这一时间段结束,与此强相关的活动主要是水库蓄水。影响最严重的地方包括水库周边,以及接近破裂的断层。

由于活性断层地质交错,长江上游地区见证了一代水电的繁荣。根据《自然》杂志的文章,但当水流快速流入建成的水电站时,它能改变深层地壳的压力,或者通过水流的重量,或是水流通过裂缝渗入岩石。这些改变可能会改变地层的“地震爆发时间”,加速已有地震爆发,或增加爆发的机会。例如,水库可能导致几十年或几百年后的地震提前发生。

《自然》杂志称,相关争论还涉及2008年汶川地震。当时有观点认为,汶川地震与四川紫坪铺水电站相关。范晓是第一个提出这两者之间存在可能联系的人,该观点已得到了一些研究者支持。

范晓的报告同时暗示,4月份、8月份云南永善县的两起地震发生与溪洛渡水库蓄水相关。《自然》杂志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同意,这两次地震“很有可能由溪洛渡触发”。不过,徐锡伟同时说,鲁甸地震与水库之间的联系相对缺少信服度,因为震中离得太远,初始破裂发生在地下约12公里处,水到达不了。

大陆的澎湃网站就此向徐锡伟查询,徐说,关于鲁甸地震,范晓的研究并不科学。“他的话,我们在科技界好像不太认可。”

徐进一步解释:“水坝可能引发的中小型地震,影响范围应该是库区及其周边10公里范围内。鲁甸这次的地震震中离水坝大约40千米,影响应该不大。”

徐锡伟说:“我们国家的水电站在选择的时候都经过地震安全性评定,所以水坝坝址选择避开了活动断层,不会选择在地震频发地区建设。”

不过,四川地震局水库地震研究所的一名地质物理学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认为只有拿到水库的数据资料,相关分析的结论才可信。无论谁的报道,我所关心的就是,他们是否能够拿到一手数据。没有(一手)数据,一切都没有意义。”

澎湃报导指出,当下,出于安全考虑,有关水坝的地震资料,以及水坝的一手资料,基本都是保密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