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习近平访韩并不表明中国改变对朝政策

发表时间:

《世界报》周末版以法国小学教育改革开篇,在国际版的主要话题有中东地区围绕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遇害事件而再度升温的巴以冲突、乌克兰东部分裂危机造成的难民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的访问等等。该报还在经济版报道了中国企业在非洲再生能源市场上的强劲优势。

广告

习近平访韩之际的中、朝、韩三角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其上任以来对韩国的首次访问之际,《世界报》驻东京记者发表文章,分析中、朝、韩三角关系,认为朝鲜核问题构成北京与首尔密切关系的唯一障碍。文章指出,习近平此行访问既显示出中韩密切的经济关系,也凸现出两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分歧。在会晤之后的联合声明强调两国都坚决反对在朝鲜半岛发展核武器,但并没有明确点名朝鲜。韩国总统朴槿惠随后单独发表声明,强调要尽一切努力解除朝鲜核武器的必要性。

《世界报》驻东京记者的文章写道:对于北京来说,朝鲜半岛无核化不仅针对朝鲜,而且也针对在美国核保护伞下的韩国。习近平尚未访问朝鲜就首先访问韩国有可能被朝鲜看作是一种侮辱,但是,中韩峰会并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改变了立场。北京虽然谴责朝鲜以试射导弹或其他挑衅行为制造紧张关系,但并没有放弃对朝鲜的支持,朝鲜在其亚太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联合通讯社引述美国国务院前任高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韩研究所网站“38线以北”(38 North)负责人维特指出,必须避免认为北京改变了对朝鲜的态度这样的错误。他认为,恰恰相反,中国在指责美国和韩国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上无所作为。中国新华社在报道习近平在韩国的访问时,批评美国的制裁与威胁刺激了朝鲜的不安全感,认为坚持这样的政策将会适得其反。

《世界报》这篇文章注意到,在东北亚地区国家间关系持续出现紧张的背景下,中韩关系之热络可以说是一个例外。这种热络建立在重要的经济利益之上,两国贸易在2014年底将达到三千亿美元,两国预计还将在年底以前完成围绕自由贸易区的艰难谈判,双方还考虑建立一个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以抗衡美日两国把持的亚洲开发银行。在谴责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问题上,中韩两国也能立场一致。

但是,《世界报》驻东京记者指出,与北京的密切关系让韩国处境有些微妙。北京试图利用韩国与日本这两个美国盟国之间的嫌隙,来对付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日渐加强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使得韩国正成为两大国在亚太争夺势力范围游戏的筹码。

中国抢占新生的非洲绿色能源市场

“中国抢占新生的非洲绿色能源市场”,这是《世界报》内罗毕特派记者在经济版发表的文章的标题。今年6月底,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首届环境问题大会。《世界报》特派记者注意到,国际再生能源贸易中接近80%的市场由南部国家企业、尤其是亚洲企业占领。布基纳法索可持续发展事务部长指出,非洲仍然依赖石油,必须花很多钱进口石油,然而,萨赫勒地区国家每年日照时间长达350天。这些国家必须转向太阳能,这样可以减少森林开采的压力。但是巨大的需求,需要大笔资金,非洲需要帮助。《世界报》记者就此写道,中国、印度、巴西等这些西方企业的竞争者纷纷响应非洲国家日渐增长的需求。而西方国家企业隐讳地承认很难与亚洲企业竞争。这篇报道指出,中国如今掌握着金融武器。文章引述中国工商银行一名副行长在一次绿色经济资金问题讨论会上的发言指出:中国工商银行贷款利率很低,支持绿色经济科技领域的企业。不过,《世界报》这篇报道指出,中国如此迫切地涌向再生能源并不总是出于环保意识。

与既有技术又有资金的中国企业竞争很不容易,但是欧盟委员会环境事务专员认为,亚洲企业的竞争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如果考虑原材料日益减少以及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劳动力价格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欧洲拥有高科技,因此仍然有实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