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大陆顾虑开放陆客在台中转涉国与国关係

发表时间:

●两岸两会上周在台北举行了第十次高层会谈,并且签署了协议,这次的会谈,具体的成果有哪些呢?这次主要签署了「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和「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最重要的目标是让两岸的主管机关展开交流合作,迅速获得正确资讯,让业务人员精确掌握地震和天气变化的趋势,尤其是极端气候和灾害性地震,可以加强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广告

另外,双方敲定了后续协商的六项议题,有货品贸易协议、争端解决协议、租税互免协议、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事宜、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以及飞航安全及适航标准合作协议。其中,有关环保合作协议,双方都认为合作项目可以扩充到最近火红的雾霾问题,可以说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有关开放大陆旅客长途旅行时可以「赴台中转」的问题,台湾的行政院长江宜桦十分重视,要求所属部门,限期在两个月内完成准备,为什麽台湾这麽重视这件事?

大陆方面以前可能并不知道开放大陆旅客「赴台中转」对台湾这麽重要,所谓「赴台中转」就是说,大陆旅客如果要去美国、加拿大,可以经由台湾的桃园机场转机。根据江宜桦的说法,台湾现在正在积极推动兴建「桃园航空城」,希望把台湾建设为「国际空运转运中心」,而陆客中转攸关桃园航空城的成败,对台湾经济发展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为什麽这麽重要呢?如果两岸谈妥陆客可以从台湾中转,将为台湾带来大量大陆和东南亚的旅客,经由台湾转到北美洲,台湾航空公司的载运量将可以增加四成到六成,航空城才撑得起来。

台湾交通部长叶匡时说得更清楚,他说,桃园航空城是接下来四十到五十年,台湾最重要的发展计画,「要是没有做成,台湾就掰掰了」,台湾想经由桃园机场大量增加的载运量,产生其他周边经济效益,比如台商可以把总部设在桃园航空城,欧美旅客也可以将台湾变成进出大陆的枢纽,而桃园航空城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他说,就是「陆客中转」。

●这次的两会高层会谈,大陆方面对「陆客中转」的态度如何?大陆以前不同意的主要症结在哪裡呢?

大陆方面的顾虑其实还是政治考量。大陆认为,台湾是国内航线,所以大陆居民前往台湾不是使用护照出入境,而是使用大通证和入台证,所谓大通证就是「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如果大陆旅客使用护照进出台湾,就变成国与国的关係了,可是办理大通证和入台证须要花费一周到两周,太花时间,台湾希望大陆同意,比照国际惯例,对于中转的旅客,可以採用护照或24小时内机票及有效签证取代,这次会谈,大陆方面同意会认真评估,预计两个月后再度交换意见,所以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要求所属,在两个月内先完成「陆客中转」的准备工作,显示台湾非常重视这件事。

●另外听说因应台湾要求开放「陆客中转」,大陆跟着提出「增加新航线」的要求,台湾有些媒体开始担心,大陆会不会趁机要求开放「海峡中线」,影响到台湾安全防卫的纵深?

的确有媒体担心这个问题。但海基会和海协会都说,「陆客中转」和「增加新航线」是两个不同的议题,双方协商时「不会绑在一起谈」;海基会更强调,新增航路不会涉及敏感的海峡中线的问题。

目前两岸之间,每周有828个航班,台湾希望大陆开放「陆客赴台中转」,大陆就提出希望增加两岸之间的航路,目前两岸之间共有三条航路,但都没有穿越海峡中线,而是分别从台湾的南北两端进出,大陆认为,开放大陆旅客在台湾中转的话,航班会更多,现有的航路会更拥挤,因此希望增加新的航路,不过大陆方面也说了,「开放陆客从台湾中转」和「开闢两岸间新航路」是个别议题,两岸不会溷在一起谈。因此也就没有所谓「海峡中线」的问题,起码到目前为止,这还都是台湾媒体的「政治考量」,两岸两会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打算打破「海峡中线」的既定默契和均势,那绝不是一个聪明的选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