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华人

留在法国的一战老华工安德烈-张

发表时间:

法国天主教报纸《十字架报》2014年2月24日刊登一篇采访报道,介绍一名在法国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老华人故事。这位与法国女性结婚并有过13名子女的长寿华人,活到1983年才在法国逝世。他名字的音译为Tchang Chang-Song,可以译成张常松或蒋长松等等。他后来在法国改名为André Tchang。他的儿子Gérard Tchang今年已经73岁,他向媒体讲述了其父不寻常的人生故事。

广告

由于不能确认这位老华人的中文名字,所以我们称呼他“安德烈-张”。安德烈-张在一战结束后留在法国并成婚,本人长寿子女众多,使其后人能将中国一战劳工历史中的一个奇特珍贵的故事流传下来。

历史资料显示: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4万中国劳工来到欧洲大陆的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战场。其中10万人被英国军方派到前线附近,从事各类非战争性的工作,比如:土方工程,建造铁路,搬运,埋葬尸体等工作。为法国工作的4万中国劳工中,大部分人在法国的工厂和港口工作。在1918年停战以后,一部分劳工又从事清理战场的工作。由英国雇佣的劳工大体在1920年前后回国,为法国工作的劳工在1922年才回国,他们中的两千人左右当时留在法国。但到1929年时,仍然留在法国的中国劳工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其中的几十人和法国女性结了婚,安德烈-张就是其中之一。

《十字架报》报道:安德烈-张的儿子现在珍藏着父亲当年被招募时签署的合同,上面详细记载着:每天工资5法郎,其中还要扣除2,5法郎用于吃穿住和保险费。在签署了这张合同后,号码为16719的安德烈-张从上海乘船,经过苏伊士运河来到法国的马赛港,旅途用了50多天。

从1917年起被法国人雇佣5年的安德烈-张先在离巴黎不远的伊夫林省的塞纳河港口(Conflans-Sainte-Honorine)做码头工人,战争接近结束时,又到法国东部马恩河谷战役的战场上寻找和埋葬死尸,挖炸弹和填平战壕。

杰拉德介绍他父母结合的情况说:他的父亲在1920年被调到法国勃艮第省的产煤小城Garchizy ,在那里遇到当地一位名叫路易斯的女性。他们结合后,在1922年到1947年间生育了13个孩子,其中8位还在世。老华工安德烈-张后来就一直在这个地区当煤矿工人,负责矿井的点火爆破工作,直到1954年。

这位被人们称为是从远东来的“煤黑子”在1929年加入了法国籍。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得知自己一个儿子加入了法国地下抵抗组织游击队后,也跟随他加入游击队。他说不能看着儿子参加游击队,而自己什么都不能做。由于这段经历,一战老华工安德烈-张又成为唯一一位获得过两次世界大战纪念章的中国人。

杰拉德回忆说:他的父亲生前很少谈过去的经历,人们也不问他。这让他现在感到非常遗憾。他记得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强壮的“硬汉”,有一双大手,法语也说的流利,他对自己曾经帮助工友向老板讨要欠发工资的经历非常自豪。

对于自己身上的中国血统,杰拉德说他们兄弟姐妹间从小对此并没有介意,他们觉得和别人一样,没有特别之处。因为在那个煤矿小城里,各地的外国人太多了。只有外国人,就没有外国人了。他们的教育主要来自母亲一方的基督教文化,而一辈子没有回过中国,生活中也不再说中文的父亲在晚年做梦时曾经说了中文。

杰拉德在退休后开始关心自己家庭的故事,收集了解父亲从中国来法国的经历,参与有关的学术交流,到中国寻根和游览。现在他对自己身上中法混合的血统文化很骄傲,他认为父亲当初选择留在法国,是选择了幸运之神。

谈到一战期间14万中国劳工来法国和数千名中国劳工病死在遥远的他乡,杰拉德-张向《十字架报》表示:他希望把父亲的历史写成一本书,向他的父辈致敬,也向自己孙子孙女传递上一代留下的历史信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