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18届三中全会: 继续用经济救中国

发表时间:

中国一连四天的共产党18大3中全会今天进入第二天会议日程,尽管全世界舆论紧密关注,但是在北京军队色彩的京西宾馆内保安措施严密看防下的闭门会议,并没有透露出丝毫的讨论内容。外界依然只能根据官方会前各种渠道散发的会议目标的众多信息做不同的猜测和预估,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改革的经典名言,现在也能用摸着石头来看这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恰是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接班,从上一任领导人胡锦涛手中接过共产党总书记一职刚满一年的时候,很多评论都愿意从这一届会议来看习近平未来9年的治国走向。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从中国官方酝酿已久的会前准备看,会议的核心是改革。但简单的改革二字却包含太多的内容和疑虑。改什么,怎么改,支持点是什么,反对的力量是那些,尤其是哪些不能改,没有哪一点不是深刻反映中国的国情与困境。

根据今天出版的权威人民日报的说法,改革是艰难的,但要知难而上。既然改革艰难,却为什么要提改革呢。岂不知,改革在今天的中国,也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因为经济速度下降,社会不满增大,贪腐严重,官僚丛生,如不自身改革,将面临社会自发改革的危险,也可以用共产党警告党内与国家腐败局面面临导致亡党亡国的危险来形容。中国的改革确实是艰难的,难就难在明知无法改,却仍然必须改。确实有知难而上的意味,因为中国面临的各种严峻的现实问题均因为制度而生,用专家的话来说,政治体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而这些改革无不应从政治改革着手。然而政治改革在这一届中央全会明确被根本禁止。

官方在会议前夕明确为会议以及改革作出越来越清晰的划线定调,改革应当是明确框架下严格划线的举措。经济改革,包括用优化行政的改革来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成为会议的主线条。由此可以看出,18届三中全会仍然是中国自文革以来经济改革的道路上又一次延续,只是与以往两次被称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一次要用经济拯救文革破坏濒于破产的中国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究竟应当继续姓社还是应当姓资的疑问不同的是,习近平新体制要用经济来解救陷入危机丛生的中国。

实际上从文革后召开的历届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后标志制定执政纲领文件,完善中央建制的三中全会,都是在坚定了继续坚持马列主义社会主义路线之后,作出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改革决定,比如,1978年,以邓小平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依据,开启毛泽东没有说过的经济改革开放。1984年的第12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1988年,三中全会提出严格控制物价。1993,提出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1998年,三中全会决定允许多种经济所有制。2003年,胡温时代开始提出10年经济规划。2008年,将改革深化推扩到农村。

然而,今年的三中全会召开之际,经济评论对以往经济改革提出批评,认为历次改革都没有完成没有达标。其中的羁绊正是因为有巨大政治与制度的阻力,甚至导致改革偏航,造成严重负面效应,其中包括国企改革等等。今年的三中全会大背景,与以往的形势明显不同在于,中国政治经济都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板块。任何改革都将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利益集团共同的特点都姓共,都强烈要求牢牢掌握控制既得利益,不让利益旁落。

外界观察从习近平上任总书记一职以来,越来越坚持共产党的马列宗旨和毛泽东思想,尽管过时听了不习惯,但却显现了牢牢把政治经济各项权力和利益掌握在共产党手中的决心,和以此来统帅各个利益集团的战略。

接下来就要看本次中央全会推出的行政优化改革的方案能否奏效,所涉及的改革各方面包括户籍,土地等敏感内容的改革计划能否有效执行。官方显现有信心,优化改革慢慢推进,不必急于求成。而且在国际层面,中国也很有信心,作为市场,今后长期的即使是艰难努力达到的百分之7的经济增长,也不乏外国投资趋之若鹜。

这只是外界对此次三中全会的猜测,评论肯定的是,没有政治内容的改革终究是一条腿走路,问题还存在,摔倒的危险还在。有分析就问,今年的三中全会是为历史翻开了新篇章?或这是中国陷入麻烦的开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