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经济乏力产生的滚雪球效应

发表时间:

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长减至7.5℅,连续五个季度增长率低于8℅,双位数增长的风光不再,证实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实质性的放缓阶段。中国经济加速放缓,对全世界有一种滚雪球的效应。现在国际上唯一期待的是,北京能否成功地转向一个持续但均衡的经济增长阶段。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几天前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会起到削弱世界经济的作用。考虑到世界经济脆弱的现状,中国经济放缓犹如雪上加霜。亚洲开发银行今天公布的报告也是同样的意思, 该机构认为,受中国经济放缓效应影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2013的经济增长率预估会下降到6.3℅。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减速直接冲击贸易和投资。不过,这一地区仍是全球最蓬勃的地区。

中国经济下行态势十分明显,一季度增长率还有7.7℅,二季度减至7.5℅,经济界怀疑,官方制定的年度7.5℅的增长目标能否达到?

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长减缓的消息公布后,与常态相反,唯一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的是股市。平常死盯中国增长率和美国统计数字的股市,这次给人的感觉是长长地喘了一口气。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几乎早在预料之中。

专家认为,股市的正面反应恰恰反映出投资人对目前中国经济状况的悲观态度。包括给汽车制造商和工具制造商提供原油、钢铁、铜的投资人,对他们而言,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同时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一台主要的经济发动机。

显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首先冲击近邻亚洲。中国需求减少,尤其是对原材料需求减少,不仅对新兴经济体压力巨大,而且对一些成熟的经济体比如澳大利亚压力巨大。

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中国对外投资的下降,这对台湾以及从更广大的范围而言,对经济发达国家也会有不良影响。

德国在欧盟经济发展一枝独秀,而德国恰恰是一个向中国大量出口工具和汽车的国家。中国需求减缓对德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是双方面的,而且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德国其它的出口也会随之收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周在公布的世界经济发展预测报告中已经发出警告,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减速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

美国周一向20国集团发出要求,希望成员国尤其是欧盟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内部市场消费,从而刺激全球经济复苏。

的确,中国经济不可能永久性地高增长,不可能在这种高增长的同时不给世界经济带来经济过热的负面影响。现在让经济界头疼的关键问题是:北京能否就此打造一个经济平衡发展的基础。能否透过国内消费推动,减少对越来越不可靠的出口与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的依赖,从而完成经济转型。

经济界注意到:面对通膨压力轻微增长,希望制止影子银行系统发展的中国政府,似乎并不打算采取大规模经济振兴措施来应对经济增长更加疲软的威胁。

事实上,这个换届不久的政府,表现出一种鼓励和推动内部消费而不是鼓励出口和投资的愿望。

中国在非生产性的用途不广的基础建设领域投资了大笔金钱,现在到了限制这种过分的开资、重新推动基础经济发展、并且把全力集中到国内消费而不是投资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是必要的。

因为只要把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就会越来越严重。然而,中国经济要成功转型不会不冒风险:从长期而言,道路漫长,陷阱密布;从短期而言,会出现周期性的阵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