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国际纵横

再看此次习奥高峰会谈的起因与成果

发表时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的庄园会谈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虽然事前大家似乎都对此次中美两国的高峰接触有各种推测,但谁也无法完全透过这些烟云和雾团而了解有关的细节。如今,习奥高峰会谈已尘埃落地,人们对中美双方的打算以及会谈的实际成果也有新的了解。

广告

《纽约时报》6月10日发表社论,称峰会标志着美中关系的全新开始。此次峰会塑造了一个更加深入、富有成效的美中关系。虽然美中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利益分歧,但此次峰会为今后两国合作、处理不可避免的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也刊发社论积极评价习奥会。文章称此次峰会是美中关系史上相对积极的一次会晤。那么究竟是那一方首先提出安排此次的会谈呢?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包道格称美方提出此次会晤意愿后,中方积极接受。习奥会期间,双方举行了丰富讨论,但这此峰会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将各自关心的议题摆上桌面,等待今后取得成果。

但著名时事评论员林保华先生发表文章指出,习近平於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六日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及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打道回府时到洛杉磯会晤奥巴马。习近平访问拉丁美洲与奥习峰会是同时宣佈的。习近平访问拉美安排行程时,只有北京最清楚,美国即使通过管道收到资讯,也不会贸然半路杀出,请习近平同时访问美国。因此有理由相信,是中国方面主动,美国配合。

一九九七年九月中共十五大后,江泽民立即访问美国。江泽民非常在乎访问的规格,必须是「国事访问」,為此还不惜签署《国际经济、社会暨文化权利公约》表示诚意,但是访问结束后,全国人大一直没有审批这则公约,显示美国受骗。习近平不考虑规格,认同「庄园会」,可见是真的有急事要与美国商谈。

旅美学者王军涛先生也撰文指出,这次中美高峰会谈的决定突兀,方式奇怪,一定是有重大因由,但却没有引起观察家的足够关注。他认為,这次会谈是习近平动议的,主要是向美国通报中国决定在周边领土的冲突中採取武力维护核心利益。习近平此举希望美国能够行动,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按照中国方式解决。

既然是习近平访美,习奥此次见面应当是习近平提出的。刚继大位,内政外交事务繁多,什麼议题会让习近平急切会见美国首脑?按照惯例,今年九月,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首脑峰会之际会见奥巴马。此次会见又不是国家元首接待礼节,显然是紧急问题使得习近平无法拖延。开放的中国在美国主导的世界中快速崛起成第二大国,与美国关係有许多纠结的议题。这些议题可分為四类:人权、经济、生态和安全。人权、经济和生态议题都不必两国元首直接讨论解决,更不是非要立即协商的话题。元首紧急会晤的议题一般是安全。纵观中美有冲突的安全议题,主要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使得中国新即位领导急迫访美。中国準备在北海和南海动武,因為这与美国亚太安全体系有冲突,為争取不动武达到目的或减少动武后遗症,习近平访美解释中国决策。

王军涛分析说,习近平访美宣示中国动武维护领土决策。肯定会被美国反对。此时,习近平会让美国出面施加压力,要求那些国家停止武力进入有争议区域。如果美国这样做了,事态就回到中国的原则立场,即“悬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资源”。如果美国不接受习近平的动议,中国动武会导致军事冲突。届时,国际社会会介入调停,要求双方撤出有冲突区域。这样还是回到中国原则立场。虽然事态不论怎样发展,最后结果都是回到中国的原则立场。但这仅仅是就事论事而言,在整个国际政治格局中,中国会付出重大代价。中国迅速崛起,不论从什麼国际经验和理论看,都极可能是世界和平的一个威胁。世界各国都对此有过激烈的争论和讨论,如果中国在领土纷争中动武,会给世界印象中国最终会用增长的实力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世界并修改世界规则。中国目前的发展都是在表示遵循世界规则的情况下得以进入全球化体系后获得的进步。当世界主要国家杯葛中国发展时,中国内政外交困境会更加严峻。此外,动武会严重影响中国在整个世界的软实力建设。影响中国获取资源和市场的前景。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日前举行讨论会,对习奥加州峰会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指出,美中元首都亟盼阻止两国朝着战略对抗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与奥巴马之间的个人沟通非常重要。芮效俭认为,近年多方面综合因素导致了美中之间的“战略对抗”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包括南海和钓鱼岛争端、朝鲜半岛问题,以及此前的金融危机影响等。具体反映在美国西太平洋推行的“亚太再平衡”这一军事战略(也有人称之为“遏制政策”)。不过,芮效俭判断,根据双方发布的简报,可以看出习近平和奥巴马正努力阻止和逆转两国继续滑向“战略对抗”。所以,习近平和奥巴马个人的沟通非常重要。

芮效俭称,“新型大国关系”可以被视为是双方努力改变这种对抗的“代名词”,但前提是两国要为这一新兴大国关系的实现开一个好头,这一点很重要。习近平还有整整10年,但奥巴马只有3年半了。在今年G20之前,两人尽早在这种场合见面,可以更怡然自得地讨论两国关系中的重大议题。对于习近平在此次峰会提到新型大国关系,外界关注中国会不会希望排挤和替代美国在亚洲的地位,芮效俭完全否认。 他说,有的中国民众可能这样想,但中国的许多决策者睿智而老练,他们知道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建立在中国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这样的基础上。这种情况实际上也绝不可能发生。他认为,习奥会的焦点在于管理美中双边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两种作用力之间进行平衡,使这种平衡偏向于合作这方面,而非竞争这一面。

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包道格认为,习近平本人对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都很熟悉,中共在最近的回应中改变了过去的措辞,调整了对朝“行为”,似乎就是在向朝鲜发出信号,表达中国的不悦,希望有所改变。包道格注意到,就在峰会前后,中国调整了对朝政策的优先目标,从“稳定第一,无核化第二”重新排序为“无核化第一,稳定第二”。也就是说,中共开始优先强调朝鲜半岛去核化的重要性。

包道格表示,美国人不擅长“概念化”外交,而中国人的这种倾向则十分强烈,重要的声明或几个字就可以抓住或定义两国关系。而此次从中方所说的新型大国关系,我认为可能中美关系可能有某种“概念上”的突破。这一提法的“概念性内容”就是美中同意避免既定强权和崛起大国陷入传统的安全窘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比如冷战时期中美共同对抗苏联时,双方对彼此也有负面的看法,但还是认为对抗苏联是有利的。所以,这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部分是值得期待的。

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约翰逊表示,过去几年中美都在强调在全球议题上的合作,如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而从此次峰会可以看出,双方开始注重在双边议题的合作,比如两军关系以及在朝鲜问题。这可能是中方释放的信号,即全球议题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双边议题上没有进展的话,中美就很难在全球议题上扩展合作。

就网络安全问题,芮效俭指出,如果网络问题得不到解决,美国人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支持很可能降低,中方不会视而不见。对于与中国相龃龉的领域,美方有能力实施报复,但以牙还牙不是美国人想看到的。此次对话的所有议题都经过全面推敲,虽然并未得到解决,但很多时候这可能是通向解决机制的一小步。 管控分歧,拓展合作领域,以这样的标准来看,这次峰会算是成功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