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如愿以偿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

发表时间:

北极理事会周三(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两年一度的部长会议,而第八届会议的焦点即在于:要不要接纳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欧盟等14个实体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进而让这些候选实体在决定北极未来方面拥有发言权等问题。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据悉,北极理事会的8个成员国在周二晚间(5月14日)进行了激烈辩论,而中国是申请加入名单上最有争议的名字,不过,中国的候选身份获得了所有北欧国家的支持,而俄罗斯与加拿大则在辩论中传达出不同程度的反对。但,最终中国如愿以偿,与亚洲另三个重要经济体:即日本、韩国及印度,在同一时间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的地位。

据法新社发自基律纳的消息,北极理事会会议结束后,发表共同声明称,欢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以及欧盟6个实体成为新的永久观察员。

并不为外界熟悉的北极理事会,1996年成立于加拿大渥太华,正式会员至今只有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等8个创始国。专家认为,作为冷战结束后的一项积极成果,北极理事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包括美、俄在内的环北极8国在该地区进行实质性合作。但北极理事会并非一个严格意义的国际组织,参加方也有其局限性。

对于扩大北极理事会规模的问题,北极理事会各成员国的意见也不一。北欧国家希望北极“国际化”,然而在北极控制了更多领土的俄罗斯和加拿大则表示强烈反对。

周二,俄罗斯《生意人报》曾援引俄外交部消息人士的话说,本届北极理事会外长会议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将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北极的未来。据《生意人报》 透露,俄罗斯计划说服北极理事会其他成员国,对欧盟、中国、印度等非北极地区国家竖起“坚实的屏障”。现在,俄罗斯的目的没有达成,这或许与美国应对气候 变迁的策略有关。

确实,不久前,北极之争还仅限于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之间。现在已有更多的国家想参与这场争夺。  

据介绍,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制度是近距离跟随北极事务动态的窗口。观察员虽然不具有投票权,也无权在年会上发言,也不能参加部长级会议,但在北极议题上具有合法的权利,可列席理事会的会议。另外,北极理事会对接纳观察员的条件、观察员义务和权限做了相当苛刻的规定:一个国家要想成为观察员,就必须承认北极沿岸国家在北极的主权和管辖权,只有北极8国可以确定世界各国在北极的行为准则,其他国家必须遵守这些准则,而观察员国的权益则只限于拨款保护北极生态、科学考察等。

自2006年起,中国开始申请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2007年,中国成为该组织“特别观察员”,享有同样身份的还有欧盟、意大利、日本和韩国。2012年4月,中国再次申请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在基律纳会议上,中国终于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我们注意到,北极地区正被视 为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这是因为在该地区发现了包括石油在内的许多资源。加上,北极地区冰块的融化,也使得更快捷的欧亚航运成为可能。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曾经指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北极变化影响,重视参与北极合作理所应当。因此,在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之前,中国早在去年4月时任总理温家宝出访北欧时,已积极与冰岛签署北极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开发北极的资源。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