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时事观察

中非关系:缺少透明促成外界对中国战略的担忧

发表时间: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涌向非洲,中国投资金额成倍增长,中非贸易额逐年攀升。短短几年之内,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大陆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在非洲发展之迅速引发了种种疑惑与担心,专家学者和观察家对中国的到来是否打破了非洲大陆原有的平衡,是否具有威胁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法国政府下属机构、专门承担法国政府对外援助发展项目融资任务的法国发展署2月8日在巴黎组织研讨会:“中非关系 影响与展望”,探讨中国与非洲关系迅速发展对非洲大陆发展可能的影响和提出的挑战。

广告

发展署非洲部副主任蒂耶利-伯莱(Thierry Paulais)在研讨会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不理解与缺少信息促成对中国非洲战略的认知差异

法广:首先,在这次研讨会上,各方专家学者和观察人士对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发展情况的认知差别十分明显。有人认为中国在非洲经济领域的投资与发展来势凶猛,很有攻击性,令人畏惧,但也有人认为中国作为非洲大陆开发的后来者,其发展规模并不那么可怕。您认为为什么各方会在认知上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蒂耶利-伯莱 : 我想,这其中有多种原因。第一大原因来自历史,其实,中国进入非洲大陆已经几十年了,最早是在五十年代初。长年在非洲工作的人都了解中国在非洲发展过程中的参与。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这段历史。当然,最近十年,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在2000年时,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还只局限于5个国家,而如今,在40个非洲国家都能看到中国的身影,而且,中国投入的金额也明显提升。这种快速迅猛的发展的确让一些非洲人和在非洲的西方人、参与非洲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国际投资捐助机构等对中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的参与,感到忧虑。

造成这种认知差距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也来自中国政府。如果中国政府就他的援助发展战略、目标和行动方式,提供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数据,或者用现在的时髦词语来说,就是更加透明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在非洲人、欧洲人或笼统地说西方人中引起那么多不理解和误解。

我认为,不理解和缺少信息的确是造成这种认知差距的两大原因。

法广: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首届峰会的时候,无论是参加峰会的非洲领导人中,还是在参加峰会外围活动的学者中,都能注意到一种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羡慕。6年多后的今天,非洲人怎样看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否仍然认为这是非洲大陆可以复制或者部分复制的发展模式?

蒂耶利-伯莱 :这要看是针对哪些国家,和针对哪些人,不同的国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政府负责人、部长或学者的答案也不会相同。我知道的确是有一种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羡慕,我很能理解这种羡慕,可以说,所有人都羡慕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对于非洲国家的经济来说尤其诱人,因为中国经济实现这些惊人的进步只用了几十年,所以,在非洲人看来,这实在是令人羡慕的模式。

但是,如今中国模式也开始显现他的局限性,遇到一些困难,也有一些失败,所以,也有一些非洲学者和政府负责人开始思考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在自己国家内照搬推行。其实,各国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不同,在不同的背景下,照搬照抄别处的模式有些异想天开。该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模式。要知道非洲非常多元,在抽象的非洲名词下,有50多个国家,大小各不相同,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法律、行政框架,等等,各国情况差异很大,所以的确需要视各国情况,至少是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来看。

中国进军非洲是否动摇非洲已有的发展模式?

法广:在过去,主要是西方国家援助非洲国家发展。如今,中国投资几乎无所不在,在西方投资人不愿去的地方,中国人会去。这种中国投资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非洲大陆已经存在的那些发展模式?

蒂耶利-伯莱 :这个问题包含很多层面,需要很多时间才能说清。如果只以涉及法国发展署职能的资助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为例,我们不能说中国投资之处是欧洲人或美国人过去不会投资的地方,有的时候,中国投资取代了欧美的投资,但大部分时候,中国的投资是一种补充。要知道,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资助市场巨大,那里的需求远远超出当今世界资金体系的能力。有人曾估计,非洲每年需要有两千五百亿美元的投资!这样高的投资需求是任何捐助者都无法单独达到的。所以,事实上,在非洲,大家都有份儿,不必说排他,而要说互补。

但是,的确,我们也不应当掩饰在开发援助委员会框架下工作的经合组织成员与中国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尤其是在环境与社会领域,经合组织开发援助委员会会制定一系列规则,所有开发援助委员会成员都应当遵守这些规则,但是,中国和中国企业有时候遵守,有时候不遵守,甚至是很少遵守规则。这就在两种不同的资金提供者中造成分歧和冲突,我们的确有时候会看到此前已有发展模式因此而动摇。我想,这些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经合组织成员与中国方面已经展开对话,双方的立场会逐渐接近,尤其是如今无论是气候变化问题,还是环境问题,都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 比如中国最近正面对严重的空气污染,就是说,中国自身也开始面对环境问题。

以合作推动中国遵守发展准则

法广:法国在非洲有很大影响。那么法国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和中国这个后来者共处与合作呢?

蒂耶利-伯莱 :我们(不只是以双边合作为主的法国发展署,而且也是整个开发援助委员会成员以及欧洲伙伴),正同中国方面谈判。我们建立了一些讨论机制,有些建立共同资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的方案甚至已经在研究中,这些方案在我们看来都是很有益的。所以,我们的立场是要逐渐建立起一种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以便大家即使不随时随地共同工作,至少能协调努力。没有理由说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这些谈判主要是与中国政府部门展开,因为发展署是法国政府发展援助机构。但现在私营领域也有一些谈判。比如,最近几年,世界银行的一个主要在私营领域活动的分行,就与中国几大银行讨论,针对这些银行向非洲贷款项目,在环境和社会领域达成一些共同的规则,这些努力取得了十分具体的成果。这是一个还在不断改善但成功了的在私营领域合作的例子。在公营领域,正常来说,这些应该更容易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