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同样诺奖,两位中国得主却有天壤之别

发表时间: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上周二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授奖仪式,极尽风光,而几乎同时从公众目光消失超过两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妻子刘霞,突然“有机会”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透露她被软禁的悲惨境遇。两位诺贝尔奖中国获得者在中国大陆的不同遭遇,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两位诺贝尔奖中国得主不同遭遇的分析评论。

广告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称:“在莫言之前,有没有中国人得过诺贝尔奖?有,但他们,包括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高行健,他们都不是中国籍。难道没有一个中国大陆公民得过诺贝尔奖?有,但那唯一的获奖者,现在却关在中国的牢里,他就是刘晓波。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或许可以更清楚看出莫言获奖的意义。”“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选出了华人血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助于纾解中国大陆民族文化面的挫折,却对国家政治面没有帮助,甚至还反而强化这方面的挫折。尤其是高行健和刘晓波先后得奖,一位是不认同中共政权的自我流放者,一位是坚决的内部异议分子,诺贝尔奖肯定的价值,显然与中国国家立场相反。不管莫言喜不喜欢、同不同意,他就是第一个认同中共政府,也为中共政府接受,又为诺贝尔奖表扬的中国人。和其它受奖者相比,和中共政府的友善、密切关系,很自然地凸显出来了。于是莫言在这方面的所有表现,也就无可避免一定会被放大检验、讨论。放在这样的中国与诺贝尔奖的纠结中,人们首先看到了,用来定位莫言的,不会是他的文学,不会是他的创作者身分,而是‘他不是一个异议者’。”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卢峰的社论称:“同样得到诺贝尔奖,两位作家得到的待遇却有天壤之别。今年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得奖后成了中国政府的宠儿,从各级政府到官方传媒都把他捧成国家英雄,人民典范。”“可以说,中国政府对莫言真是呵护备至,宠爱有加。”“两年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作家刘晓波面对的却是无尽的打压,无尽的痛苦,难以置信的煎熬。刘晓波被关在东北苦寒之地的牢狱已经四年,他不但没有机会出国亲自接受和平奖,不但无法向世界各国人民亲自说明他的想法与抱负,不但只能以一张空凳代表他领奖,刘晓波的诺贝尔奖还为他的家人特别是妻子刘霞带来难以承受的苦楚与煎熬。”“刘霞不过是个普通公民,既无甚么政治组织,又没有甚么海外政治连系,根本不可能对中共政权构成任何威胁,根本不会对社会秩序或安宁构成甚么影响,北京当权者有甚么需要把她无限期软禁呢?难道武装到牙齿、维稳费七千亿的北京当权者连这样一个弱质女流也怕得要命?刘霞在访问中说,她软禁两年来的生活经历非常荒谬,是著名作家卡夫卡也写不出的荒诞剧。”“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新领导层若果稍稍有点良知,若果稍有点改革的念头,他们该做的是立即停止对刘霞及其它无辜公民、异见人士的迫害,解除对她们的软禁与监控,以免把她们逼上绝路。”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刘霞在莫言到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前夕露面,别饶意义,因为同样是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无限风光,比对刘晓波刘霞一家承受的无尽劫难,反差之大,稍有良知的人都难以理解和无法接受。依法治国  中国领导人说得琅琅上口,就此中国政府有必要回答:根据哪一条法例软禁刘霞?刘晓波被判囚11 年,难道中国政府要软禁刘霞11 年?”“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一些行事作风,使人觉得有新意,”“关于依法治国,刘霞是一个很好的检验个案,期望习近平责成有关部门交代软禁刘霞的法理依据,若不符合法治要求,则要立即解除刘霞的软禁。否则,一个超过8000 万党员的执政党,竟然非法欺压一个弱质女子,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会挫损中国政府的形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