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中国学者联署发声钓鱼岛争端呼吁“让中日关系回归理性”

发表时间:

最近一阶段,中日围绕钓鱼岛之间的争议和对抗愈演愈烈,在中国方面,对日抗议浪潮迭起,在9月15日,酿成了在青岛、长沙和西安等多个城市的打砸抢骚乱事件。

广告

9月底,日本左翼知识界“决不允许宪法改恶市民联络会”发出公开声明及联署,呼吁日本政府和涉事各国“终止领土问题的恶性循环”(中文版链接见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qgc/article_2012092868539.html
),大江健三郎等知名日本知识分子参与了联署,该声明呼吁中日两国人民及政府理性处理钓鱼岛争端,代表了日本民间的理性立场。

昨天(10月4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等发起了联署,作为对日本民间呼吁的回应,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声明原文在中国大陆的政论网站“共识网”贴出,并获得了杜小真、贺卫方等学者,也获得了其中有台湾、香港70年代初期第一代保钓人士,林孝信、刘沅、钱永祥等人的联署支持。

崔卫平在微博上说,“表达对于国家主权的看法,是我们的意愿。只有通过行使对于国家主权的发言权,参与表达对于国家主权及相关事务的意见,我们才能够体现自身主人公的身份,释放出“主权在民”这个精神实质。同时,只有运用我们的理性,才能担当此责任。”

崔卫平写到,最近,因钓鱼岛引起中日之间的关系危机,尤其是在中国社会造成的震荡,令人深感忧虑。

我们正好读到了日本市民发起的联署声明《终止领土问题的恶性循环》,明显感受到来自日本人士的诚恳善意。这份声明不回避早年日本殖民历史和钓鱼岛之争源起,又立足于多年来两国之间已经发展出来的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着眼于和平相处的未来,这是将危机处理成一个契机的良好做法。

为此,联署公开信作者提出如下呼吁:

钓鱼岛的领土争议,是一个由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但前人亦已提供给后人务实的思路。1972年,周恩来先生即表示出“搁置争议”的意向,1978年邓小平先生明确继承了这一方针,为的是不让钓鱼岛问题成为妨碍两国之间正常交流的障碍。在今天看来,这个决策仍然是明智的在没有更好的对话、磋商可能的情况下,都先要回到这个立场上来。

2012年9月27日,日本驻联合国代表儿玉和夫先生在大会发言中,以“马关条约”作为钓鱼岛归属的依据,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罔顾事实、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能接受这样一个重现不平等条约幽灵的起点。

中国大陆近三十余年经济发展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密切关系。需珍视与周围邻国拥有稳定和谐的友好关系。因此,就目前紧张的局势而言,我们希望争取一切可能的途径对话协商,继续保持与日本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平稳定的关系。不论是国家还是人民,只有在和平中才有繁荣昌盛。

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和人民在今天的改变,看到了许多日本人士在战争道歉和重建和平方面的可贵努力,以及日本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上的有力援助。因此,这就需要人们在正视历史、记忆历史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当今日本现实,做出新的认知和判断。

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益集团或政治派别,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挑起领土争端,操弄和绑架民意,煽动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在解决领土争议和取得和解问题方面,政府本身拥有更大的责任。一旦发生危机,政府也有责任引导民众理性认识问题和采取行动。

2012年9月中旬,在中国一些城市发生的因钓鱼岛争端激化而引发的打砸烧行为,我们非常痛心,并加以特别谴责。这些极少数人的做法,不能代表两岸四地的大多数人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普遍看法。我们十分不希望这些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从而引发经济方面的倒退,和其他方面更多的倒退。

最近,中日文化交流受到限制,有关日本书籍的出版和发行也在中国部分城市受到殃及,这是极其不明智的,也是令人遗憾的。领土或政治方面的争议,不应无限制地扩展到其他领域。应尽快恢复双方民间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正常的合作交往,尽量弥补因为最新争议造成的损失,尽快撤销所有缺乏长远眼光的临时措施。

每个人在自己的故土上生活、劳作,养育后代,参与社会事务及国家事务,拥有对于国家的主权,并拥有对于国家主权的一份发言权。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在政府处理主权事务时,需要倾听民众的意见,而不是把民众甩在身后。

在两岸四地和日本的教科书里,应写入中日两国全面而真实的近现代历史。中国的教科书也应增加不同民族相处与融合的教育,以利下一代思考判断、并培养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与自己不同的国家和人民;发展中日民众之间的互相尊重,让年轻人在伙伴关系和友谊观中正常生长。

作者提出,涉及领土、国家主权等国际事务的事情,不独两国政府责任。应该更多发展民间交流渠道,增进互相了解,为子子孙孙创造和平的未来。呼吁信说,“除非你松手了,你才会失去家园。”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