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朝鲜

平壤官方驳斥中国公司投资朝鲜被骗的指责

近日,朝鲜中央通讯社罕见地点名指责了中国企业  辽宁西洋集团,这家公司此前因一场出了麻烦的合资交易而对朝方感到不满。8月2日,西洋集团通过其微博和博客称,该公司从2007年到2011年,总计投入2.4亿元人民币,在朝鲜建成了一个现代采矿厂,包括年产50万吨铁精粉的选矿厂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但投产后朝方却提出各种借口撕毁了合同。没想到,过去与他们称兄道弟的朝鲜兄弟,如今却反咬了这家中国企业一口。

广告

朝中社9月5号援引朝鲜对外经济协作委员会发言人的话,驳斥了上述中国公司“投资朝鲜被骗”的指责,称辽宁西洋集团应对其和朝鲜公司的合同毁约负主要责任。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朝鲜方面十分渴望中国企业投资的情况下,平壤官方仍然对中国进行如此公开的批评是极不寻常的。对朝鲜这个穷国而言,中国是其唯一的主要盟友和经济生命线,一直以来,朝方接受大量的中国粮食和燃料援助,缓解朝鲜疲弱不堪之经济与民生。

博客中国上作者邱林的文章说,不久之前,朝鲜二号人物张成泽到中国访问时带有两项任务:一是借钱,二是招商,但尽管如此,朝鲜却并没有放过对辽宁西洋集团的指责。对此,中国一家企业领导人在其微博中表示,中国不应鼓励国内公司到与世隔绝的朝鲜去投资,因为该国仍然缺乏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条件。这次辽宁西洋集团被朝鲜合作伙伴“骗了”,反而还受到朝方的指责,对今后到朝鲜投资的中国企业,将是一个明确的警示。

今天,中国不但是朝鲜最大的商品来源国,也是最大的民间投资来源。不过,中国企业在朝鲜遭遇的花样翻新的陷阱,早已令他们对朝方招商引资的橄榄枝望而却步。有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万向集团与朝鲜采掘工业省合资组建的惠中矿业合营公司,共同开发朝鲜最大的铜矿  惠山青年铜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停产。2009年,该铜矿终于恢复生产,但让万向集团没有想到的是,朝鲜方面却突然收回了矿山的全部所有权,并拒绝支付给万向集团任何赔偿。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与朝鲜有过往来的中国企业来说,朝鲜的所谓“投资机会”,更多时候只是投资陷阱而已。因为朝鲜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在诸多的风险分析中,除了政治风险外,道德风险往往不会被拿出来说事,在法律失效的状态下,这一项实在没什么说的必要。不过,一些人对朝鲜新领导人上台执政抱有很大希望,认为该国将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国内也有媒体在频频宣传朝鲜要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鲜的对外开放与规范投资环境并非一日之功。

文章最后强调说,对中国企业来说,在投资前必须对朝鲜的政策和法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意识到朝鲜的管理结构和中国有非常大的不同,谨慎做好风险控制。对于超常的利益回报的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判断。

:朝中社驳斥中国公司“投资朝鲜被骗”指责 2012年9月6日 环球网 原标题:中企称在朝投资是噩梦 朝驳中企“投资被骗”指责

博客中国网友川人的点评:“环球”不简单,弯来拐去,还是借他人之口,帮朝鲜把责任绕到了鸡飞蛋打、血本无归的中国企业头上。能如此“大义灭亲”者。堪称“国际共产主义”之典范也!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朝鲜中央通讯社5日发表朝鲜对外经济投资协作委员会发言人的谈话,驳斥中国公司“投资朝鲜被骗”的指责,称中国辽宁省西洋集团应对其和朝鲜公司的合同毁约负主要责任。今年8月,西洋集团在网络上发文称,该公司投资朝鲜2.4亿元人民币“被套”,遭朝鲜单方面毁约,引发关注。该集团高管5日还称,中国政府鼓励中国公司到朝鲜投资是错误的,“因为朝鲜严重缺乏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条件”。

韩联社5日就此评论称,朝鲜就中朝经济合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国外媒体的报道内容逐条进行驳斥“非常罕见”,其主要意图是防止该事件引发外界忧虑。8月2日,一则题为“西洋集团在朝鲜投资的噩梦”的文章开始在网络上传开。文中称,西洋集团从2007年开始到2011年9月4年多时间,总计投入人民币2.4亿元,在朝鲜建成现代采矿场,年生产50万吨铁精粉选矿厂,2011年4月开工。

“朝方为了拉西洋集团去朝鲜投资,采用欺骗加许愿的手段。”文章称,经过3个多月中方手把手的培训,朝鲜工人掌握了铁精粉生产技术,生产出3万多吨铁精粉。但2011年9月,朝方突然提出与合同完全相违背的16个问题,包括中朝两国工人同工同酬、缴纳土地租赁费、工业用水使用费和资源税、禁止排放污水、废水等。遭西洋集团拒绝后,2012年2月,朝方单方面终止合同,并驱逐西洋集团中方人员。

该文章引发广泛关注。韩国《东亚日报》当时曾发表社论称,西洋集团的遭遇是正常国家的商业交易中难以想象的,“中国等同于朝鲜的救命恩人,连中国企业也敲诈的朝鲜肯定会不把与其他外国企业签订的合同当回事”。但也有人质疑,西洋集团投资朝鲜的计划过于急功近利,因为据其董事长周福仁称,在其看来,投资朝鲜该铁矿项目,每年利润可达15亿人民币。

一个月后,朝鲜开始反击。朝中社5日的文章称,在有关朝中两个经济区开发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前后,一些媒体纷纷转载西洋集团的有关文章,并掺杂反朝敌对势力恶毒诽谤朝鲜制度和政策的资料,随心所欲加以分析和炒作。纵观朝鲜岭峰联合公司和西洋集团签订和履行合同及有关纠纷过程,西洋集团并不是对毁约没有责任,从法律上分析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看,西洋集团反而负有更致命的责任。

自合同生效后近4年来,西洋集团以实物兑现自己的出资义务只有50%左右。因此,合同双方就一期投资完毕时间表和开工问题重新进行协商,但未达成协议。至于西洋集团所称的朝鲜违背合同的16个问题,该发言人称,双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合营法”签订合同,因此从法律上来看,与之相应地履行合同是理所当然的义务。

就销售样品货款的处理问题,西洋集团无视有关财政管理规定,执意提议单方面的处理方案,以图在中国境内解决自己的债务。文章最后称,朝鲜在先军威力确保国家安全的条件下,一如既往地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投资关系发展的规律,不断改善环境以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国际投资关系,保障愿意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遵纪守法的原则上发展国际投资关系的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日,西洋集团副总经理吴希胜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中国政府鼓励投资朝鲜的政策是“错误的”,“这不只是我们公司的遭遇,朝鲜说欢迎外资,实际上没有保护外资的法律和社会基础”。《环球时报》记者在投资朝鲜的中国商人中有一些朋友,对朝鲜投资环境有一定了解。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朝鲜的投资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但现在,这一切都在发生较大的改变。

对一家企业在朝鲜投资失败发出的抱怨,朝鲜政府能给予回应,是不多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朝鲜现在非常在意本国投资环境的形象,开始重视中国民间资本对朝鲜的投资。对中国企业来说,投资前必须对朝鲜的政策和法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意识到朝鲜的管理结构和中国有非常大的不同,谨慎做好风险控制。对于超常的利益回报的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判断。

西方媒体对这场罕见的争吵显然很感兴趣。韩国CBS网站5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西洋集团投资朝鲜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是,朝鲜规定合作开发资源朝方必须占49%以上的股份,但岭峰联合公司违背朝鲜中央政府的规定,以25%对75%签订了合同。路透社5日评论称,对于中国企业指责在朝鲜投资是“一场噩梦”,朝方作出了强烈反击。

这表明该国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愈发强调自身的经济权益和政治独立,即使是中国这样对朝鲜有着极其特殊意义的国家,也不能免于这一原则。《华尔街日报》称,除了地缘政治和安全上的利益,朝鲜也极其看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两国在合作时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对朝鲜而言,中国企业看起来似乎希望控制更多,而中国资本则认为朝鲜的政治环境“缺乏安全感”。

【环球时报驻朝鲜特派记者 周之然 程维丹 环球时报记者 程刚 韩相烈 卢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