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舆论看中国

北京在中东以利益为主的走钢丝外交

发表时间:

以色列政府敲响警钟,向全世界就伊朗核计划发出警告,以此来为以色列计划抢先一步攻打伊朗核实施提供理由,面对以色列的军事攻击威胁,北京首先担心的是中东的混乱局势将如何威胁其自身的利益。中国因北约在利比亚军事行动上没有严格遵守安理会决议,又因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而将自身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广告

法国中国问题网站本月八日就此议题刊登弗朗索瓦•丹如的长篇评论文章,标题是面对中东混乱局势中国以捍卫自身利益为上。文章引述中国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学者的话说,一旦波斯湾爆发冲突,一旦霍尔母兹海峡被关闭,中国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中国官方人民日报更明确指出,中国绝不会屈服于来自美欧的压力,减低对伊朗的原油进口。

中国与俄罗斯一致认为欧洲制裁伊朗的决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同样,中俄也在安理会否决了谴责叙利亚的议案,作者认为,这表面看来是中俄为了维护已经执政四十多年的阿萨德政权的利益,而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十分复杂。中俄的情报部门十分了解叙利亚与伊朗之间的关系,叙利亚与伊朗都是海湾阿拉伯国家的眼中钉,叙利亚是伊朗同加沙的哈马斯以及黎巴嫩的真主党结成反对以色列同盟的不可或缺的中间成员。而且,叙利亚政权的垮台将使该地区成为一片混乱。虽然,中俄反对谴责叙利亚的立场将使他们站在屠杀民众的独裁政府的一边,他们对伊朗的支持也将使国际核不扩散条约形如虚设,但是,莫斯科与北京并不在乎这一些。

北京在安理会有关利比亚的决议案中投了弃权票之后,又重新返回其一贯的立场,那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中立原则。主张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纠纷。北京同该地区的各派势力展开斡旋,旨在保护其自身的利益。北京在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同时也坚持同以色列进一步发展关系。在安理会否决叙利亚谴责议案之后,北京又敦促阿萨德政权停止暴力镇压。在反对国际社会制裁伊朗的同时也呼吁伊朗重返核谈判桌。

作者就中国与巴以关系举例说,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保东明确支持巴勒斯坦按照1967年时的边界建国并且谴责以色列不断扩建居民点的行为,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与以色列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又更上一层楼,去年九月,联合国审议巴勒斯坦建国议题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两大有关修建天然气管道和高速铁路的合作协议。

作者详细介绍了中国如何在伊朗深受国际社会重压的时候同伊朗签署重大的石油合作协议。作者指出,2004年,当美国提出要将伊朗核问题递交安理会处理时,中石油在伊朗获得石油输出国组织有史以来的最大的石油开发协议,中石油获得了开发伊朗南部Yadavaran亚达瓦伦油田的开发权。2008年安理会加强对伊朗制裁时,中伊又签署了价值三十多亿美元的液化气以及炼油协议。今天,伊朗不仅是中国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而且还同俄罗斯与伊拉克一同从陆地输油管管道为中国提供原油。2009年开通的土克曼斯坦输油管将伊朗同中国的新疆连接起来,使石油供应比海上运输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评论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中国不可能屈服于西方的压力之下,况且,同伊朗保持石油贸易合作的国家不仅是中国,印度、韩国与日本也都表示将不会中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不过,中国在与西方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居然能够施展战术,同伊朗展开外交斡旋,避免同伊朗一起走入死胡同。北京在反对制裁伊朗的同时也不排除支持联合国向伊朗进一步施压的决议。北京在伊朗问题上巧妙地做到一石多鸟,中国日前宣布从今年三月开始将减少对伊朗百分之五十的原油进口,表面上是回应西方有关减低进口伊朗原油的呼吁,而实际上是北京与德黑兰延续了多个月的油价谈判始终未能取得突破,可以想象,在目前西方国家对德黑兰加倍施压的新背景下,北京应该又可以从中渔利。

北京的上述走钢丝式的外交练习捍卫的中心自然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但是中国政府也必须面对来自其国内的反对呼声,北京对屠杀自己国民的叙利亚独裁政权的支持将严重损害中国政权的形象,动摇其自身的合法性,中国政府必须在保障中国能源需求的同时面对来自中国网络以及中国异议分子的巨大抗议浪潮。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