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妇女与家庭

中国女性单身现象是否是自主的选择?

发表时间:

西方社会生活方式传入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婚恋观,女性教育程度以及经济自主能力提高也使单身生活成为可能。但是,这些女性在何种程度上选择了单身?在中国社会两性关系观念的变化中,女性更是主动推动者还是被动跟随者?我们电话采访了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安琪教授。

2011年11月12日,上海万人相亲大会上青年男女互问对方情况,寻找意中人。
2011年11月12日,上海万人相亲大会上青年男女互问对方情况,寻找意中人。 (图片来源:路透社/Aly Song)
广告

中国社会担心男女出生比例失衡可能使大批中国男性无法找到配偶的时候,单身女性的数字也在逐年增长,这一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其明显。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亚亚2011年7月在广东省妇联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调查显示,北京年龄介乎 30至 50岁的单身者中,女性超过六成,也就是说女性单身人口甚至超过了男性单身人口。

如果说不肯低就显示女性自主意识增强的话,与法国六八年五月风暴中法国女性自主争取解放的运动不同,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女性的单身现实更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女性的择偶行为。

徐安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单身现象男女有别

法广:首先,造成女性独身现象增多的原因与男性单身现象的原因是否有所不同?

徐安琪:中国的单身人口实际上还是男性未婚人口超过女性,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是如此。但是,总体上来讲,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年龄段男性未婚人口虽然都比女性多,但是未婚女性更多是在城市和高学历人群中,未婚男性更多是在农村和低阶层人群中。

法广:那造成男女单身现象的原因都是相同的么?

徐安琪:有相同的地方。主要是随着教育程度提高,以及社会竞争激烈,所以,男女初婚年龄推迟,这就使得未婚人口有所增加。不同的地方是,社会阶层比较高的男性在婚姻市场上很受青睐,他们进退自如,是不同年龄、不同阶层未婚女性所心仪的理想伴侣。比如说,有博士学位的、四十岁的成功男士,无论是找四十岁同样成功的女性,还是找三十岁的漂亮温顺的全职太太,甚至恋上一个二十岁的青春纯情少女,都会被人们所接受,并被认为是很般配。但是,相反,如果是女性的话,情况就不太一样。我们这个社会通常会觉得高学历的女性如果28岁还没有恋爱对象,就会被认为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或者是“剩女”,“大龄女青年”这样一些贬义的言辞。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还是通行女性“向上流动婚姻”。比如说,女博士如果和男学士、或者女老板和男下属、四十岁的成功女性和三十岁的英俊男士相恋相爱的话,周围的人会认为是不般配,父母和亲友也会难以接纳,甚至会劝阻她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婚姻匹配在两性当中是不太一样的。

法广:男女在婚姻匹配问题上有一个落差,也就是说男女在择偶观念上是不尽相同的?

徐安琪:对。主要还是整个社会都认为婚姻匹配一般要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男主女从。这样一种刻板的模式在社会上一般都被接受。所以,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在恋爱的时候,可能会从这个角度去选择配偶。

单身:女性被动的选择

法广:那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上、尤其是大城市里单身女性人数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种自主的选择,而是一个不得已的现实?

徐安琪:应该是这么说罢。大多数的女性实际上还是希望结婚的。从我们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在三十岁到三十四岁年龄段,女性未婚人口实际只占百分之二点几。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都结婚了。未婚人口的比例不算是很高。但是,我们刚才也讲到了,未婚人口在高阶层比较多。这些高阶层女性找对象要找比她更高的男性,无论是年龄、职业、学历都要比她高。但是,那些高阶层男性未必要找这样的女性,他可以找年轻漂亮的,或者各种其他人群都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落差确实比较明显。在这种压力下,女性择偶难现象出现一般来说是被动的。从国内观念调查来看,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是主动地不想结婚,不要孩子。这种情况的比重很低。

法广:最近二、三十年,中国人两性关系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女性是否更是其中被动的承受者、跟随者,而不是主动的推动者?

徐安琪:两性观念的变化可能是在一些生活方式多元化层面。但是,在结婚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实际上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人总是要结婚的,并不完全赞同不结婚也无所谓。这样的认同比较少。

法广:在新的两性关系观念中,女性是否是倡导者呢?是否愿意接受新的两性关系理念呢?

徐安琪:我想,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并没有很大的类似性,或者说趋同性。大多数人实际上还是希望结婚的,从这个角度来讲,高阶层女性择偶难问题,实际上主要是被动的,并不是主动的选择。

但择偶难问题不仅仅是选择对象的难度增加,实际上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现在竞争压力比较大,工作经常是超时加班,或者是应酬,很少有休息。这种情况下,接触人的范围也比较小,交友的时间也比较少。所以,择偶难的问题也是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只是交友,恋爱,有性生活而不结婚的情况存在,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少。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还是很少认同只是恋爱、只是有性关系而不结婚。从随机抽样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是),这样的认同还是比较少的。

整个社会对单身现象的歧视

法广:女性单身现象近些年来呈现增多的趋势,但是,社会对女性单身现象用词一直十分贬义。男性群体虽然单身人数很多,但是,诸如“光棍”等用于男性单身的词语中贬义远比用于女性单身群体的词语中的贬义少。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徐安琪:我想,我们社会总体上对单身现象都有一种负面评价,或者说是有某种歧视。不仅是未婚女性被称作是“剩女”、“白骨精”,等等,未婚男子也会被称作“剩男”、“光棍汉”、“大龄男性”,等等。从中国目前现状来讲,还是认为成年男女结婚生子理所当然。过了所谓的适婚年龄还没有结婚,就会被认为是非常态的,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整个社会对于未婚单身还是有一定的歧视,对于女性可能就更有压力了。

女性为何更看重物质条件?

法广:网上有些调查显示,男性好像更容易接受近年出现的“裸婚”概念,就是不重视对方的物质条件的婚姻,而女性接受这样的婚姻的人数比较少。其实,当今社会中国女性在经济上已经比较独立,怎么看中国女性在择偶工程中对物质条件还有这么高的要求呢?

徐安琪:男性为什么更赞同裸婚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国内还是有这样一种所谓的传统罢,就是结婚时,男方、或者男方的父母要承担住房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支出,这对男方和南方父母都有很大压力,特别是现在房价比较高,男性的压力就更大,所以他们更赞同裸婚。

女性呢,我们也不能说现在女性都是物质主义、金钱第一,等等。应该说,她们在选择配偶的时候,实际上,主要还是要看两个人是不是合适、对方人品如何,等等。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经济当然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并不是一切都向钱看。总体上,不少女性认为经济基础是婚姻的一个条件罢,其中之一的条件。她会觉得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恐怕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所以,她们可能很少赞同裸婚。

法广:可不可以说中国女性虽然在事业上可以有独立的发展,在经济上,在财务上相对独立,但是,相对于男性,中国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更多,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更大?

徐安琪:我觉得整个社会有这样一种倾向。并不是女性更传统。社会传统还是让结婚的主要经济付出由男方来承担。我个人认为,这个社会的观念还是很传统。特别是现在婚姻法司法解释已经颁布,强调谁投资,谁收益。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后,整个社会的观念需要改变。一个是择偶时,不一定要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第二,结婚的婚房,或者物资方面的提供,应该双方共同承担,不能把压力都压在男方或者其父母身上,(走向)共同承担、比较平衡的择偶条件,而不是传统的刻板的模式。这样可能会改变一些目前的状况。

法广:中国女性是否有主动的、希望改变这种传统观念的意愿呢?民间是否有这样的来自女性的呼声呢?

徐安琪: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大学里、在研究生招生里,女性比例越来越高,甚至超过百分之五十。我想呢,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的自主能力、自强能力应该比以前更高些。我们应当倡导新的风尚,无论女性还是男性,都应该改变那种刻板的模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