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北京在俄中关系中逐渐占居上风

发表时间: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正在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继多年在武器和能源领域对莫斯科的依赖之后,北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得到大大转变。随着在武器和能源进口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日趋减少,莫斯科过去的强势正在淡化,而北京则较占居上风。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对俄罗斯的武器和能源的进口已经减少,而莫斯科同北京打交道的立场也开始软化。报告指出:“随着对俄罗斯武器依赖的减少,以及可替代能源供应的增多,中国在中俄两国关系上开始占居上风。”

自2007年起,中国在军备领域“极大地”摆脱了莫斯科的影响。在苏联解体之后的90年代,中国进口的常规武器中,90%以上来自俄罗斯;至2007年,这一数字减至一半,随后的2009和2010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常规武器逐年降低。与此同时,至2010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武器市场份额也从过去的40%降至10%。

如今,中国“首先感兴趣的是获得技术来发展自己的军工”,中国的军工工业也“越来越能够满足内需和外需”。
但是,出于对中国复制相关技术的忧虑,俄罗斯并不愿向中国出售最尖端的武器装备,以防中国效仿这些技术,进而出口自己的产品,从而“在国际武器市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负责武器转让项目的负责人、本次报告的起草人之一保罗-霍尔特姆指出“武器转让关系的本质将会更加体现在竞争、而不是合作上”。

在能源领域,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与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及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俄罗斯共享长达4 000公里的边境线,但是,中国却“战略性地拓宽了”其石油供应国名单。与五年前相比,中国对俄罗斯原油的需求已出现下滑。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阿曼紧随其后”。此外,在天然气方面,中国在中亚地区寻得新的天然气供应国,令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天然气谈判中的优势严重弱化。
另外,美国令俄中关系更加复杂化。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国和俄罗斯的立场往往与美国相左,通常被视为伙伴,特别是在反对西方主导的对他国的制裁上,但两国间的互信却是有限的。它们分别与华盛顿保持着“至关重要”的双边关系。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北京,均有人认为 ,“从长远观点而言,对方是最终的战略威胁”。参与了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的另一位起草人、悉尼罗维学院专门负责国际政治事务的琳达-雅各布森指出,“中俄在涉及两国关系问题时,往往十分现实。两国利益一致时,它们便会展开合作;但是利益相抵时,战略伙伴关系就不再具有重大意义”。雅各布森认为,中俄之间“其实根本没有政治互信”。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创立于1966年,50%的资金来源于瑞典国家,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机构。其主要研究领域囊括:冲突、技术军备竞赛、军费和武器贸易、裁军和军控谈判与建议,以及军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制定国家战略规划和安全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报告,对北约的战略决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研究计划由研究委员会和理事会考虑提出,成果则由所外专家进行审定。研究所成立以来,集中对军备和裁军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已成为瑞典和国际政界以及研究人员、新闻记者和学者经常使用的权威性资料来源。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