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中国命运与第三条路

发表时间:

近期以来,中国群体及突发事件骤增,其中尤以内蒙和广东的骚乱最受瞩目。亚洲週刊评论认为,改革发展陷入困境,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繁荣,但又要忍受社会矛盾尖锐的痛苦。中国知识界也因此分化为两大阵营,形成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左」和「右」两大思潮。 

RFI/Chine
广告

如何解决转型困境?中国思想界进入了新一轮的争持,左派强调「红色」,并要召开公审会,公审「反毛」、「辱毛」者;自由派依照市场原则,强调寻求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唯一出路,并狠批「红色」復古、文革回潮。激烈的互相指责,显示中国改革开放鼎盛期追求富裕理想的社会趋同正在消失,政治权威被削弱、权贵和知识精英分离。就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理论废墟和价值真空中,一个声称「超左越右」,秉持理性、稳健、务实的新思潮悄然出现,要寻找中国发展的第三道路。当政者不期待极左回朝,也不乐意照搬自由主义的那一套,那麼,理性稳妥渐进发展公民社会应该可能成为新的选择。

新近形成的新保守主义群体认为「左」「右」都难以逢源,呼吁摆脱转型困境的第三条路。中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对亚洲週刊表示,开明的保守主义是避免「新左」与「自由主义」这两极选择的第三条道路,其实,中国的中產阶级与企业家、学者与知识分子包括基层干部,绝大多数都同意这样的稳健理性的选择的,民眾也是能接受的,关键是治理者不可见到民间提出公民社会的要求,就草木皆兵,杯弓蛇影,「要理解适度的开放社会自治组织,逐渐形成生动活泼的社会公共空间,来配合政府实行善治,是多麼重要,这就是我说的变『一元整合』为『多元整合』」。萧功秦指出,这是长期有序的发展,并不是治标救急的药方,如果政府把希望寄託在那些思想僵化的不学无术的左派理论家身上是找错了对象。「那些人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帮助政府解决困难,除了捞大笔研究经费外,只会用极左教条打棍子,只会添乱并貽误最佳改革时机。」

 萧功秦批评自由派「有心态上的浪漫主义,想把西方现行的制度直接搬到中国来,但自由主义民主选择只会导致中国无序化,导致民粹主义恶性氾滥无法控制,顏色革命就是由此而產生,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製造成的社会分裂的后果就是前车之鑑。」萧功秦认为,毛左派的浪漫主义则表现为把文革美化,完全脱离现实与时代发展。在现有框架下,萧功秦强调:「中国只有走理性、渐进的发展道路,当然,当政者决不能抱残守缺。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而统治者的固步自封只会是激进主义的温床。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歷史所多次证明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