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亚论坛

选举务实与外交超现实

发表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在内部文件中所称的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中国台湾省)” 和公开说的“Chinese Taipei(中华台北 )”,并没有明确 « 中国» 和 « 中华 » 指的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没有明确 « 台湾 » 在不具备正式国名地位的情况下, 是中华民国定义里的台湾省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义里的台湾省。到日内瓦强加北京的 « 中国» 定义来批评世界卫生组织的呐喊者,无论是民间反对党人士,还是马英九政府的代表团,他们究竟是喊给没有明确 « 中国» 定义的国际组织听的,还是希望以超现实外交,让岛内选民感受一下出口转内销的民粹声浪,这是一个悬念。  

广告

驻法国台北代表处五月十九日在他们的办公驻地举办米其林(Michelin)绿色指南系列台湾指南的法文版发布会,这个会原来是为了向法国社会介绍台湾政府新闻局在巴黎的团队推动的提高观光旅游业国际能见度的出版项目,但随着台湾国民党籍资深立法委员廖婉汝女士的出现,旅游观光能见度的话题被发展成为台湾能见度的话题。

当天,身为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委的廖婉汝女士和驻法国台北代表吕庆龙先生刚从日内瓦回来。他们全程观察了台湾卫生署长邱文达在日内瓦世界卫生大会上抗议世界卫生组织在内部文件中有关把台湾视为中国的一个省的提法。他们同时经历了组织到日内瓦抗议的人士对马英九政府的抵触与不满。

来到记者会,虽然吕庆龙和廖婉汝也提到了台湾的观光旅游,但很明显,他们同时想对记者们说的是马英九政府在日内瓦的抗议和 « 中华台北» 的身份认同背后 « 中华民国 » 的坚持。

然而这种坚持所透出来的热情也带给我一种疑惑 : 台湾社会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抗议的政治出发点在什么地方,马英九政府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抗议是对谁的回应,说给谁听的,是对世卫组织,对北京,还是对台湾本岛 ?

世卫中国定义里一中各表的空间

在定义上,世界卫生组织在内部文件中所称的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中国台湾省)” 和公开说的 “Chinese Taipei(中华台北 )”,并没有明确 « 中国» 和 « 中华 » 指的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没有明确 « 台湾» 在不具备正式国名地位的情况下, 是中华民国定义里的台湾省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义里的台湾省。

换句话说,世界卫生组织在 « 中国台湾省 » 和 « 中华台北» 的称呼上,没有采取台海两岸任何一方的定义的时候,为台北和北京留下了在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的框架里各自定义的空间。

台湾的抗议以北京的 « 中国 » 定义为基础

台湾社会出现反对世界卫生组织使用 « 中国台湾省» 的声音,认为这一称呼矮化了台湾,只有« 中华台北» 才能代表台湾。

然而,台北定义的« 中国 » 『即中华民国』里的台湾省地位并不比« 中华台北 » 里的台北低。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听这些反对者们的理由,我们很快会看到,他们使用的是北京对中国的定义,而不是台北对中国的定义 。

为什么台湾的反对者们用北京的定义来表述 « 中国台湾省»,而放弃台北的定义来表述 « 中国台湾省» 呢 ?

也许反对者们否定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里的台湾表述权,就像台湾很多人不再抱有将来有一天能 « 反攻大陆» 的以中华民国为政治和主权主导的中国的概念,潜移默化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国的北京概念。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很明显,作为主权和政治实体的名号,台湾取代中华民国的名号的可能性将水涨船高,这使台湾在象征性的层面上,向与北京彻底脱离的可能更进了一步。

大选前,马英九是迁就民粹还是坚持 « 一中各表 »?

但是一直以来马英九又是坚持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的,他甚至曾多次要求北京在公开场合确认这一政策,而中华民国的历史又是他所领导的执政党国民党的政治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要派卫生署长邱文达声势浩大地到日内瓦世界卫生大会去抗议 « 中国台湾省» 的提法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马英九政府会和台湾不承认«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的在野反对派一样放弃台北定义,借用北京定义下的« 中国台湾省»抗议世界卫生组织呢?

在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超现实外交的背后有两种假设。第一,大选之前,马英九政府在理性和民粹间迁就民粹,为争取中间偏绿的选民,他暂时搁置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里的台湾表述权,接受反对阵营借用北京的表述抗议世界卫生组织的做法,纯粹为了曝光而呐喊,目的是为了让台湾选民看到他的激情和愿望。 另一种可能是,马英九借台湾民粹的声浪来试探趋于缓和的两岸关系能够给予他在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的框架外多大的逾越空间,他在大选期间争取中间偏绿的选民时对两岸关系的阐述的伸缩度能有多大。

然而这些假设也留下了问题 : 马英九政府迁就民粹的范围有多大,在联合国属下的组织的文件中不定义中国的概念的时候,是维持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的现状,还是要把各自表述的区别放到国际平台上去争议,或是在国际平台上马英九政府甚至准备接受反对党不承认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的主张 ?

世卫大会期间两岸卫生部长今年没能会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英九政府和台湾民进党阵营反对世界卫生组织有关« 中国台湾» 的声浪中,今年中国非共产党籍的卫生部长陈竺没有与参与到抗议的呐喊声中的台湾卫生署长邱文达会面。然而,过去两年陈竺在世界卫生大会这个联合国平台上与台湾卫生署长都有过接触,2009年见的是叶金川,谈两岸在流感防控等领域的合作,去年见的是杨志良,谈两岸卫生合作协议。

今年邱文达要是见陈竺的话,不抗议,回到台湾过不了关。但如果抗议的话,怎么解释台湾自己没有坚持用中华民国来定义 « 中国 »,而是主动使用北京对 « 中国 » 定义的表述来批评世界卫生组织没有明确定义的 « 中国台湾省 » 呢?难道要让陈竺这位大陆的部长在国际平台上否定北京对 « 一个中国 »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义?

在巴黎, 吕庆龙和廖婉汝务实外交

抗议声浪中呈现出来的选举务实和外交超现实的倪端也许是廖婉汝和吕庆龙不愿意正面承认的假设。但回到巴黎,在米其林台湾旅游指南的法文版发布会上,在介绍日内瓦之行感受的同时,和台湾新闻局官员刘代光一起,他们从台北到屏东,从建筑到美食,以台湾社会具体的生活和文化向法国展开务实外交。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让没有听说过台湾的西方人亲历台湾,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台湾有自己的货币,军队和警察。

在台北, 迁就民粹的马英九政府继续受到抨击

到日内瓦强加北京的 « 中国» 定义来批评世界卫生组织的呐喊者,无论是民间反对党人士,还是马英九政府的代表团,他们究竟是喊给没有明确 « 中国» 定义的国际组织听的,还是希望以超现实外交,让岛内选民感受一下出口转内销的民粹的声浪,这是一个悬念。

这几天,在台北,民进党立委指责邱文达到日内瓦抗议软趴趴。台湾外交部政务次长沈吕巡则数着数说,国际媒体至少有七十八篇报导台湾代表团这次在世卫大会的表现。另一边,马英九回应民进党的抨击,说 « 哪一个政党对维护主权做得更好,要让社会公评 » 。

也许在这里,马英九政府响应民间反对党人士抗议世界卫生组织的政治出发点的疑问,可以找到答案。

09:58

台湾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委廖婉汝专访

安东尼

06:23

驻法国台北代表吕庆龙专访

安东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