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亚洲周刊

被遗忘的香港辛亥革命烈士逐渐曝光

发表时间:

亚洲周刊
亚洲周刊 RFI
广告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的封面专题是什么?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的封面专题是:被遗忘的辛亥革命香港烈士杨衢云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香港被国共或主流论述“掩埋”的革命人物,也逐渐曝光,包括在一八九零年成立香港首个革命团体辅仁文社的杨衢云和谢赞泰。杨衢云后在香港中环被清廷暗杀,由于亲友害怕被滋扰,墓碑只有编号而无名字。如今在杨,谢家族后人及作家吴萱人等奔走下,港府当局才宣布会在杨的墓旁立牌,以慰烈士之灵。港产片“十月围城”张学友饰演的杨衢云角色,也引起共鸣。

能否跟听众介绍一下杨衢云的生平?
杨衢云1861年生于广东东莞,祖籍福建海澄(今厦门),名合吉,字肇春,别号衢云。年幼即随父到香港,在圣保罗书院接受教育。十四岁在香港进入船厂学习机械,因意外失去右手三指,于是改习英文。毕业后任教师,之后曾任职招商局及沙宣洋行。1890年于香港创立最早的革命组织辅仁文社。孙中山1895年自檀香山返港,经好友尤列等介绍,与杨衢云和文社成员一拍即合,在中环士丹顿街十三号“乾亨行”共组兴中会总部,并推选杨衢云为会长,负责策划广州起义。1901年被清廷派人刺杀于香港中环结志街52号2楼寓所。

国民党官方论述有没有提到杨衢云呢?
多年来国民党的官方论述,甚至大陆一些学者所著的近代史书,都以一八九四年由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为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国民党便将秋瑾,陆皓东等人作为革命烈士的典型,不但常出现在史书中,也是历史教科书常见教材,一九四一年国民党党史党料编纂委员会出版的革命先烈传记,便有秋瑾,陆皓东,史坚如等人,而没有杨衢云等早期的革命领袖。马英九最近接见革命烈士后人,也以秋瑾,陆皓东遗族为主,杨衢云家族后人便从来没有如此礼遇。

香港作为推动革命的重要地点,还有哪些史迹呢?
位于香港屯门的青山红楼,是当年孙中山推动革命的秘密基地。红楼在二十世纪初建成,是一座两层高的红砖屋,拥有者香港商人李纪堂在往日本的轮船上认识孙中山并加入了兴中会,其后把红楼及毗邻的青山农场捐给兴中会使用,成为了兴中会革命事业的筹划地,储存军械粮饷的最佳场所。香港回归以后,红楼是香港少数能长期公开展示中华民国国旗的地方,每年元旦及双十节,红楼都会有升旗仪式,台湾驻港人员,相关民间机构及亲中华民国人士都会齐集高唱中华民国国歌。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周刊还有哪些精彩内容吗?
本期亚洲周刊还报道:中国新出版的文学杂志热销,不少甫上市即售罄,年轻作家安妮宝贝,韩寒,张悦然,笛安,欧宁,落落,郭敬明等主编的杂志书(墨刻),图文结合,设计精美,强调新锐态度,在“唱红”的海洋中,坚持表达真我,别具一格而特别耀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