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青年学者评说「茉莉花革命」与中国

发表时间:

近年中国出现两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年轻学者,一位是沉旭暉,他是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博士﹑耶鲁大学政治学硕士及学士,香港人;另一位是生活在中国的许知远,他毕业於北京大学,现在是《生活》杂志的联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专栏作家。最近,中东兴起「茉莉花革命」,会否影响中国大陆?沉旭暉和许知远都及时地在亚洲周刊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颇引人瞩目。

RFI/Chine
广告

沉旭暉认为,中国怎麼看也不属高风险国家,但有「茉莉花革命」各国没有的风险。那就是当局的过份反应,以及对相关资讯的刻意封杀,经互联网传播,足以传递一个扭曲的讯息,树立本来不存在的稻草人,令一般人误会中国的风险其实很高,否则政府不会这样反应。就是示威原来只有十个人参与,在这环境下,也足以被演绎为群眾被打压,被逼害情结就容易在网络滋生。以往中国渲染外国势力的威胁,靠的就是不完全流通的互联网,利用人民的先天成见,取代严谨证据的提供。讽刺的是同一策略,在茉莉花革命组织者的角度,也完全可以应用。对中国而言,这才是最大风险所在。

而许知远在《中国老朋友扎菲》一文中,表示,多年以来,卡扎菲一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对抗西方的同盟,是「第三世界」概念的倡导者。中国也给予卡扎菲支持与灵感,他的「绿皮书」像是对毛泽东的「红宝书」的拙劣模仿,他们也都篤信,唯有权力,才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许知远写道,二零零四年,北京前任驻利比亚大使在回忆文章中,颂扬卡扎菲是一个有丰富的思想和想像力的狂热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一个不甘寂寞的「传奇式英雄人物」,甚至还感慨他的纯洁的伊斯兰信仰  他关闭舞厅与妓院,不肯杀生。许知远说,很有可能,在卡扎菲眼中,人算不上值得尊敬的生物。他可以拒绝吃虾与鱼,却不忌讳杀死个人。二十三年前,他製造的洛克比空难是针对美国人。现在,他把枪口对準了自己国家的人民。中国大使与学者默认了他的价值观。这也多少表明崛起中国的特质,不管变得多麼强大,它在道义上始终保持著惊人的麻木。从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民眾,这种麻木浸透了整个中国社会。

许知远说,不止是利比亚的卡扎菲,柬埔寨波尔•布特、朝鲜金正日、缅甸的军政权、津巴布韦的穆加贝等也是北京的「老朋友」。意识形态、战略需要、经济合作可以令中国对於他们累累罪恶视而不见。美国也曾支持过一个又一个独裁政权,但美国国内的批评之声从未中断。而在中国,这种道德反省几乎从未发生过。由於中国的媒体控制相关,人们很少知道外界到底发生了什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