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中国不会逆来顺受

发表时间:

继上月底美韩联合军演之后,美日军演又于本月三日至十日举行,规模为美韩军演的六倍之大,东北亚局势继续处于剑拔弩张之中。今天的中国观察要为大家介绍有关中国如何应对外交军事压力的分析评论。

广告

香港《信报》署名薛理泰的评论称: “美韩安排这次黄海军演的时机、场合及着眼点主要是出于战役层面的考虑。至于这次美日安排军演的思路,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任何事变促成美日军演,而是美日为未来的战略调整预先作出铺垫和支撑,亦即是这次两国安排军演的时机、场合及着眼点主要是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据国际媒体推测,美日两国安排这次军演的基点是以中国为假想敌,同时也是两国为‘压制中国建设远洋海军的政策’而决心采取的一次行动。”

香港《明报》署名欧阳五的评论称: “此次东北亚危机一个最危险的后果,或许要数美、日、韩三国形成军事同盟。美国在此次东北亚局势中获利最大已经成为观察家共识,既达到重返亚太的目的,又收获铁杆儿同盟者,同时挑动起东北亚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坐收渔利。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几乎是隔几年就会产生一次战争冲动,这一惯性为东北亚局势带来隐忧。而日本趁机坐大,一方面重新依附美国,另一方面有意拉拢韩国,力促美日韩同盟在亚太地区的确立。韩国虽然不愿陷入美韩与中朝的‘两分法’,却已经被美国军事裹挟,并随着美韩自贸协议的签署,进一步被美国从经济上加强控制。通过这次危机,美日韩同盟趋势加强,势必会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带来深刻的政治裂痕。朝鲜半岛将成为继巴尔干半岛之后的又一个‘火药桶’。”

香港《信报》署名林行止的评论称: “以笔者之见,目前亚洲最危险的反而是中日关系。美日的军演精锐尽出,人所共见,但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其‘假想敌’中国的军事实力则高度保密。这即是说,美日的军事实力及未来部署都‘众所周知’,比如日本如何增加飞机大炮而不增加军人数目以至国防开支多寡等,均公诸于世,但对中国的有关情况则一无所知,在这种‘不知彼’的情形下,领土主权纷争若不降温,军事意外便很易闯出大祸!”

香港《大公报》的社论称:“当年尚在摇篮之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强大的来犯之敌,尚且‘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今日如果还有人以为一艘‘华盛顿号’就可以震慑中国,那除了‘狂妄’二字之外,也实在再找不到第二个更恰当的形容词。当年杜鲁门、麦克阿瑟所发动的侵朝战争,被史家称为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眼前这场志在‘震慑’中国的‘利剑’,也不妨称之为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军事恫吓’!”

香港《文汇报》的社论称:“美国不断加强军事威吓,暴露了美国并不想缓和半岛紧张局势,而是火上浇油,恶化局势,并得寸进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吓和军事围堵。对此,中国不会逆来顺受,必须作出反制。而美国铤而走险的玩火行径,必将自食其果。半岛局势危如累卵,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甚至引发战争。”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外部环境险恶,以中国政府的思维,对内必然加紧控制,近期刘晓波获颁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本已视为西方对华寻衅的招数,在外交上高调反击,现在美国航母开到黄海,要使中国政府放宽对内控制,更加不可能。不过,我们认为国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应该成为与外国角力的牺牲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一些体制上的缺陷,正窒碍着经济发展,例如目前‘权力、社会、市场’的失衡,正是政治体制未能因应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是中国前途之所系,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若政治体制未能配合,就要改革调校,就算是‘外敌’环伺之际,也要使政治体制服膺于经济发展的目标。”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