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上海世博会闭幕给中国人带来什么?

发表时间:

上海世博会在成功举办184天后,今天(31日)晚上闭幕。中国政府和上海市邀请各国政要参加隆重的闭幕式和歌舞晚会,庆贺中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兑现了“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承诺。但一场世博会结束,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世博会结束后,中国的经济模式、城市和社会发展模式,以及这届世博会所突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主题,究竟在中国居民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实际反映?中国与世界有多少距离?这些问题仍值得深思。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这届世博会的一些数字的确值得中国政府夸耀,打破多项纪录。首先,参展国家达到189个,为世博会有史以来参展国最多的一次;其次,上海世博会也是观众最多的一届,达到7300万人次,打破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6200万人次的记录,但上海世博会的参观者95%以上的是中国居民。

可以说,从上海世博会筹备那天起,中国政府就毫不掩饰要让中国人主办的世博会打破以往的记录,要把它办成展示中国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显示中国经改的成就和民族的光荣。仅从投资规模就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打造世博会可以说是不惜重金。位于上海黄浦江边的世博园区,占地5.3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欧洲小国摩纳哥的两倍多。而中国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不惜巨资打造这块世博招牌。

虽然上海市宣称世博园区建设投资为286亿元人民币,但中国官方媒体透露的数字十分庞大:上海世博会总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435亿欧元),远远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总额。这些投资包括上海市为打造世博园区而对城市进行的改造,譬如外滩改造、新建长达数百公里的地铁线、增加连接市区的高速铁路和机场设施。这些改造工程代价高昂:一些历史建筑被拆毁,数千居民被强迫拆迁。而据中国官方新华社说,上海世博会的旅游和门票收入只有87亿欧元,大约只占总投资(435亿欧元)的五分之一。而世博会结束后场馆如何再利用,尚无具体规划。

就在世博会的最后一天,由上海世博会组委会、联合国和国际展览局共同主办的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也于当天开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分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发表了题为《让世博精神发扬光大》的演讲。

潘基文赞扬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世博盛会。潘基文说:“让我们记住,这是首次由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一座城市举办的世博会”;“中国政府、上海市和国际展览局值得最高的庆贺。”中国总理温家宝则在讲演中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加强了中国的信心和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温家宝表示:“中国将在继续开放的过程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将从所有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中吸取经验。”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也高度评价了上海世博会,称这届世博会创造了一个可以共享的城市未来实验室,让全球以互不冲突的、建设性的、实用和可广泛应用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和实验。

据上海世博会官员介绍,今晚的闭幕式在世博文化中心举办,由闭幕仪式和一场大型文艺演出组成。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成龙、杨澜,世博会志愿者的代表以及一些歌星和体育明星都将到场,为上海世博会的最后时刻再上演一场“煽情”的表演,回顾上海世博会举办184天来的“中国情、世博情、世界情”。用世博会闭幕式文艺演出总导演滕俊杰的话来说,晚间的闭幕式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艺术狂欢。

很难想象,这类不免让人联想到“歌舞升平”的溢美词句,不仅官方艺人喜欢使用,还充斥中国媒体的每一篇报章;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中国从此是一个太平盛世。好像世博会给中国人带来的更多是民族自豪,没有带来外部世界的经验和借鉴,也没有激发对中国自身社会的反思热情。如果一场世博会只是这样结束,那就缺少实际意义。

在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举办的世博高峰论坛,主题很严肃,叫做:“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据说高峰论坛还将发表《上海宣言》和《世博青年倡议》。几乎所有中国媒体都用“中国进入后世博时代”这样的美誉来形容上海世博会圆满结束,可是没有一篇文章说说世博之后怎样来建设一个真正“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怎样阻止野蛮拆迁,怎样给居民创造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怎样建设一个有人情味的中国社会。而这些,才是世博会之后中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